筑夢梧桐湖 中國一冶助力武漢新城崛起
近日,由中國一冶承建的梧桐湖新區北產業園項目一期市政道路及地下綜合管廊主體結構全線貫通,市政綠化工程全面收官,多個關鍵節點相繼突破,為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作為武漢新城規劃的重點改造項目之一,該項目錨定“工期、質量、安全”三位一體目標,全力構建集公共服務、科技研發、產業轉化為一體的產業基地,為打造武漢新城“科教文化宜居區”,踐行“兩高地、兩中心、一樣板”的中國式現代化宜居濕地城市建設藍圖注入強勁動能。
梧桐湖新區北產業園項目坐落於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梧桐湖園新區北側,既是片區路網體系的核心樞紐,也是武漢新城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載體。項目總規劃面積110萬平方米,分三期有序推進。一期涵蓋5條市政道路,二期聚焦7片園區地塊的“七通一平”工程,三期重點打造展示中心、會議中心及產業服務中心等園區配套商業用房。目前一期已進入收尾階段,二期建設內容完成70%,項目整體呈現“多點開花、有序推進”的良好態勢。
面對項目地處梧桐湖岸圍沿線,廣泛分布淤泥質軟土的施工難題,項目團隊堅持“科學施策、精准破局”,以技術創新破解地質瓶頸。通過快速開展全域地質勘察,量身定制差異化專項施工方案﹔針對橋下軟土路基處理痛點,經多次試驗採用高壓旋噴樁工藝,將水泥漿與破碎土顆粒攪拌混合形成強度高、透水性低、壓縮性小的“復合地基”,高效解決深層軟土加固和防水問題。同時,強化基坑支護、臨邊防護等安全管控措施,提前布設集中排水系統與臨時施工便道,筑牢施工安全“防護網”。
在7.1千米的臨湖施工路段,項目部以“精耕細作”保障工程質量。每隔50米布設一組沉降觀測點。通過精密儀器定期測量,繪制“沉降—時間”變化曲線,科學判斷地基穩定狀態,確保工序銜接安全有序﹔建立數據異常預警機制,實現風險隱患快速反應,及時處置,為臨湖路段施工筑牢質量根基。
針對多工作面交叉作業的復雜場景,項目團隊深度實施“分區管理、動態調整”的施工組織模式,通過定期召開生產調度會,高效協調解決施工作業面交接難題,實現多工序無縫銜接。同時,充分利用BIM技術開展管線綜合排布和施工過程模擬,提前規避多處管線碰撞風險,從源頭上杜絕返工浪費,大幅度提升施工效率與品質質量。
眼下,項目已進入四季度攻堅沖刺的關鍵時期,正全力以赴推進二期剩余附屬工程施工,同步加快三期施工圖設計進程。項目團隊表示,將始終保持“嚴謹務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雕琢工程質量,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實安全生產,穩步推進項目建設提質增效。(吳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