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紅安:讓紅色基因成為發展底色
初冬的紅安,旌旗獵獵,星火如炬。11月13日,“英雄大別山 紅安永遠紅”2025湖北紅安大別山紅色文化旅游季暨“赤黃紅”精品旅游線路發布開幕式在湖北黃安古城·紅安影視幻城舉行。這是以紅色文旅為引擎,推動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是新時代“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鏗鏘回響。

紅安大別山紅色文化旅游季開幕式現場。
守正創新,紅色文化“活”起來
作為“中國第一將軍縣”,紅安擁有深厚的紅色家底。如何讓歷史不再靜默,讓精神穿透時空?紅安以一場“行浸式”實景演藝《紅安·紅安》作答。觀眾不再是旁觀者,而是歷史的親歷者,從水景舞台到黃安古城,從黃麻起義的烽火到抗美援朝的硝煙,一步一景,移步換景,紅色記憶在行走中被喚醒。

《紅安·紅安》演出現場。
與此同時,“映山紅”系列紅色小劇以細膩筆觸勾勒革命者的信仰與柔情,《春滿大別山》《當歸無期》等作品讓夏明翰、張南一等英雄形象從教科書走進人心。紅色文化從靜態陳列走向動態體驗,從歷史記憶化為情感共鳴,這正是紅安“守正創新”的辯証之道——守的是紅色根脈之正,創的是表達方式之新。

紅色小劇表演現場。

紅色文化小劇《春滿大別山》表演現場。
區域協同,打破壁壘“聯”起來
老區振興,絕非一城一地的“單打獨斗”。開幕式上,大別山紅色旅游城市發展聯盟旗幟的傳遞,象征著鄂豫皖三省十二縣(市、區)從“各自為戰”走向“協同作戰”。“赤黃紅”精品旅游線路的發布,也是一次跨省資源的系統整合,將分散的紅色遺址、綠色生態、古色風情串聯成珠,構建起“紅色旅游共同體”。
黃岡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初敏表示,要圍繞“神武峽、赤黃紅”文旅主軸,打造“鐵血紅安”等特色IP。這種區域協同,不僅打破了行政壁壘,更在資源共享、客源互送中形成了“1+1>2”的聚合效應,為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注入了持續動能。
民生為本,振興成果“實”起來
文旅融合的最終落腳點是人民。紅安深諳此理。旅游季期間,美食展銷會、地標優品展、非遺文創展同步舉行,紅安苕、老君眉茶、紅安繡活等特色產品從田間巷陌走向廣闊市場,直接帶動群眾增收。
更深遠的影響在於產業帶動。招商推介會瞄准家居建材、裝備制造、紅色旅游、農產品加工等“2+2”主導產業,推動“文旅熱”轉化為“產業興”。數據顯示,僅今年國慶中秋期間,紅安接待游客108.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6.2億元,同比增長超三成。文旅“金飯碗”正實實在在地端在老區人民手中。

群眾觀看演出。
紅色基因成為發展底色
從“中國第一將軍縣”到“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紅安的實踐揭示了一條深刻道理:紅色基因,本身就是最寶貴的發展資源﹔文化自信,天然就是最持久的經濟動能。
當《紅安·紅安》的燈光點亮夜空,當聯盟旗幟在鄂豫皖三省迎風飄揚,當老區人民的笑容因文旅興旺而愈發燦爛——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場文旅活動的成功,更是一個革命老區以文化為帆、以協同為槳、以民生為岸的振興航程。
英雄大別山,紅安永遠紅。這“紅”,是歷史的顏色,是精神的底色,更是發展的亮色。在這片被鮮血染紅、被信念澆灌的土地上,一條具有老區特色的振興之路,正越走越寬,越走越亮。(文/圖 彭昀迪、胡文慧、汪冠、沈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