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經開區法院:播撒誠信的種子 重建信用之路
“法官,項目預付款到了!您可以直接扣劃了,這次絕不讓申請執行人再等了。”電話那頭,被執行人李某的聲音裡帶著久違的如釋重負。這通電話,給武漢經開區法院這起執行數月的糾紛,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約定生變,合作陷入僵局
今年夏天,程某手握一紙未能兌現的調解書,滿懷無奈地走進了經開法院。幾個月前,他滿懷期待地將新家的裝修設計委托給設計師李某,並預付了50000元。然而三個月過去了,程某等來的不是一個溫馨的新家,而是一套停在半途的設計方案,和一間隻完成了部分吊頂、四處堆著材料的房間。多次協商無果后,程某決定訴至法院。案件審理期間,雙方達成和解,李某承諾一個月內退還程某29000元。可到了約定的期限,李某再次失約,程某隻得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查控結果卻一無所獲,李某名下賬戶余額寥寥,其本人名下既無房產也無車輛登記,賴以維生的設計工作室也僅是租用的場地。多次電話溝通中,李某的回應總是閃爍其詞——她時而訴說深陷甲方拖欠設計款的困境,時而又以工作繁忙為由匆匆挂斷電話,卻始終對履行還款義務避而不談。
和解之后,波瀾再度掀起
經過執行法官的反復溝通與嚴肅敦促,一直未露面的被執行人李某,終於出現在了法院。她帶來了一疊設計草圖與項目合同,臉上寫滿了焦慮與疲憊。“法官,我真不是存心要賴賬。”她努力地解釋著,獨立經營的工作室收入極不穩定,幾個項目的尾款遲遲未能收回,導致她一時實在無力支付申請執行人的款項。聽了李某的陳述,執行法官敏銳察覺到案件背后或許另有隱情,於是決定安排雙方當事人進行一次面對面的溝通。在調解室內,李某向申請執行人程某誠懇致歉,並說明自己剛承接了一個公寓裝修設計項目,待項目預付款到賬后,第一時間向程某支付所欠的29000元。程某在了解情況后,最終接受了這一還款方案。然而希望的火苗剛剛燃起便驟然熄滅。還款日剛過三天,被執行人李某的電話便再次無人接聽。程某的怒火被徹底點燃,他來到法院,態度堅決:“必須拘留她!她毫無誠信可言!”
真心換位,信任終得歸位
執行法官再次將被執行人李某傳喚至法院,面對申請執行人程某連日來積壓的怒火,一直努力維持鎮定的被執行人李某情緒終於決堤。她蹲下身,從隨身的帆布包裡取出一疊厚厚的單據——孩子的學費通知、水電和物業的繳費單,一頁頁記錄著生活的重量。“程先生,我不是故意躲著您……我是沒臉接您的電話。”李某的聲音沙啞,“我一個人帶著孩子,學費、生活費,哪一樣都不能省。上次答應您之后,我好不容易攢下了一筆設計費,可轉頭就收到學校繳納學費的通知,實在是沒辦法只能先把那筆錢墊上。我怕您知道后更生氣,這才糊涂地選擇了逃避。”聽著被執行人李某帶著哽咽的敘述,翻看著那疊寫滿生活不易的單據,執行法官語重心長地對李某說道:“我理解你一個人帶著孩子的不易,但作為設計師,誠信才是你的立身之本﹔作為母親,你更是孩子學習的榜樣與鏡子,你的擔當將是他未來人生路上最珍貴的財富。”執行法官稍作停頓,讓話語的力量沉澱下去,繼而誠懇地說道:“眼前的困難,可以通過溝通來尋求解決辦法,可一個人一旦失去信用,未來的路隻會步履維艱。”這番話深深觸動了被執行人李某作為職業人和母親的責任感。在執行法官的見証下,她聯絡上昔日的合作伙伴,努力爭取到兩個設計項目,並約定將預付款項優先用於償還本案債務。為確保承諾的兌現,她又請來家人提供擔保。申請執行人程某看到李某為生活奔波的艱辛,感受到她重建信用的堅定決心,最終選擇再一次相信她。一個月后,承諾的款項如期而至。執行法官迅速完成扣劃並發還至申請執行人程某賬戶,這場圍繞29000元展開的“拉鋸戰”,通過真誠的勸導和對誠信價值的重申,實現了真正的案結事了。
至此,一場債務糾紛落下帷幕,一段信任關系開啟新篇。司法不僅是維護公平正義的利劍,也是療愈社會關系的良藥。下一步,武漢經開區法院將繼續播撒誠信的種子,讓司法陽光成為滋養社會的沃土。(覃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