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基层调研要善说群众语言

2020年04月26日10:37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近日,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要求调研工作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要加强调研统筹,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要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力戒搞形式、走过场,不能给基层增加负担。

“扶贫不是发钱,脱贫不养懒汉。”“人勤地不懒,只要咱想干,处处是金山。”最近听到一位驻村干部给村民讲政策,一连串接地气的大白话令周围村民频频点头。这位驻村干部把党的政策转化为群众喜欢听并且听得懂的大白话,效果良好。

数年前,一名记者随东部某省一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在与当地群众交流时,这位领导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等几个简单问题后,出现了“语塞”,最后在身边人员的圆场下尴尬收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厅官倒是很坦诚“说实话,在机关待得久了,跟群众打交道确实少了。”

刘少奇同志说过,对待群众,党员干部既要热情和蔼、虚怀若谷,又要推心置腹、诚心诚意,对群众多一些嘘寒问暖,少一些官腔官调,在与群众的相处中交心知心,增进感情,拉近与群众心的距离,从而受到群众欢迎、得到群众信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党员干部调研“开腔”就要合民意得民心,就要学会说群众话,多说群众话,少点官气,多点坦诚和包容;少点独唱,多些合唱。可是,少数党员干部和群众推心置腹的交流少了,原因何在?其实,并非群众的要求高了,而是党员干部的群众话少了,说出的话都是些“官腔官调”,最终毁坏了自己的干部形象,群众也不买单。

不可否认的是,少数党员干部整天泡在会上,埋在材料里,守着机关门,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官腔官调”上,自然对群众的语言研究得少了,下去调研要说出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比登天还难。

党员干部可以挖空心思让上级满意,善于打“官腔官调”,在台上“口若悬河”,唾液乱飞,每天面对的是报告和讲话稿,“官腔官调”成竹在胸,听者、做报告者都是党员干部,没有多少的差距。党员干部下去调研,如果延续着这种“官腔官调”风格,延续着面对干部们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重视”“重新”“报告”“尽快”等字眼充斥其中,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在转变干部作风方面下足了功夫,要求党员干部求真务实,少说官话套话,多为群众做实事,解决好群众难题。党员干部不仅仅需要口头应酬好,更应在调研工作中落实执行好,特别是群众遇到难题时,需要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而非一套套的“官腔官调”,这样的悠扬“歌声”能让群众满意吗?(胡喜庆)

(责编:关喜艳、周恬)

图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