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周观察】警惕“恐鄂症”!如何理性看待零星无症状感染者?

2020年06月12日09:48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从河南信阳到武汉,高铁不到一个小时。信阳人想上大医院,大多往武汉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信阳的周先生因为担心“武汉不安全”,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带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孩去上海治疗。

而辽宁营口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患膀胱癌后,被常年在武汉工作生活的儿子接过来做了膀胱切除手术。康复期间,老人外出溜达,感觉一切都挺好的。

武汉和湖北到底安全不安全?是网络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6月2日,在武汉公布全民核酸检测结果之后,面对全城1090.9万检测对象只有300名无症状感染者的极低检出率,各种观点仍然莫衷一是。

当下,武汉和湖北人民可以说是憋了一肚子的委屈甚至屈辱,不但继续蒙受外界质疑,亦处处遭遇另眼相待:或如临大敌,“享受”专用通道“特殊礼遇”;或不认随身携带一周内的检测报告,必须再行检测并隔离观察;或不许经停、不让住宿,凡此种种,花样繁多,即使是想去拜访异地亲属朋友,也往往被婉拒见面、敬而远之。

海南、广西各一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排查密接人员未显传染性

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开始,全国看武汉和湖北,是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但同时也是需要严防死守的“重点疫区”。

前些天,连续两起外省市发现的湖北籍无症状感染者事件,再次撩拨起公众敏感的神经。

先是海南省卫健委报告,6月6日,三亚市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该病例为海南对入琼相关人员主动筛查发现,其入琼后即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再是广西玉林6月8日报告,现有从武汉来桂的无症状感染者1例正在隔离观察中。

质疑随之而来:这两例患者为何持有湖北省健康绿码?为何能够从湖北乘坐公共交通到外地?湖北开展的核酸检测准确率有无保障?

尤其是海南省的172号新增确诊病例,更是令人担忧。活动轨迹报告称,湖北天门人胡女士,6月3日在湖北天门市人民医院核酸检测为阴性→6月5日12时30分左右乘坐出租车到天门南动车站→随后转乘D2270次列车到达汉口→转乘2号地铁到武汉天河机场→当天乘GS6512次航班(座位号26F)从武汉前往三亚,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对其进行咽拭子核酸快速检测,6月6日三亚市中心医院网报为无症状感染者,当晚三亚市中心医院订正报告为确诊病例。

好在6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医疗保障组组织专家与海南省有关专家对海南省第172号病例进行了会诊讨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告诉记者,经过对该病例的肺部影像学视频会诊,联络组的几位专家都倾向于是肺结核。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诊断标准,该病例订正为无症状感染者。

该感染者已知密切接触者为航班GS6512同排和前后三排人员25人,均已追踪到并转送至定点酒店。其在湖北密切接触者及乘坐公交车、出租车、动车D2270、地铁的同乘乘客正深入排查。

广西玉林疾控中心介绍,当地发现的武汉赴桂无症状感染者,在当地首次检测程弱阳性,第二次检测呈阴性,当地分析有可能是该患者身上病毒较弱,加上入院当天开始服用中药,所以第二天检测就转阴性。

该患者5月26日赴桂,6月4日经检测咽拭子及痰液标本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胸部CT无异常,血常规无异常,血清抗体IgM、IgG均为阴性。6月5日进行核酸检测2次,血清抗体检测1次,胸部CT检测,6月6日进行核酸检测1次及血清抗体检测1次,检验结果均为阴性。

这两起病例让武汉和湖北在公众的印象中,重新蒙上不安全的阴影。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网民联系东西湖区前段时间的新增确诊病例,开始腹诽:武汉是否为了让大家放心而“制造安全”?

图为咽拭子核酸检测取样中。

但这并非事实。相反,为使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更精准,对无症状感染者管理更科学,让全国人民和武汉人民更放心,武汉市对5月14日—6月1日集中核酸检测排查发现的300名无症状感染者,提取其痰液和咽拭子样本,经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病毒分离培养,300人份样本均未培养出“活病毒”。

专家认为,无症状感染者痰液及咽拭子样本中未培养出病毒,表明样本中的病毒含量极低,或者不存在具有致病性的“活病毒”。同时对300名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牙刷、口杯、口罩、毛巾等个人用品采集擦拭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00名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1174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专家、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告诉记者,从3月下旬以来,各地确实出现了一些从湖北输出的无症状感染者。但这些无症状感染者在原发地和目的地都没有导致再传播,这说明他们的传染性是非常有限的。

即便是上述两例无症状感染者,经湖北、海南、广西三省区对密接者多方排查,留观期内迄今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亦未显示传染性。

“莫须有”的安全顾虑,引发种种不该有的“恐鄂症”

从科学的角度看,核酸检测确实会存在准确率的问题,误差在所难免。在海南和广西的两例湖北籍无症状感染者中,到底是哪边搞错了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全国各地对武汉人的戒心没有消除。

长期在海南居住的武汉人刘女士抱怨,因为身份证是武汉籍,她前几日去青岛、海口,均被要求做核酸检测,甚至在青岛还因为检测效率低而在监测点逗留12小时方得以进入市区。

“一周之内就被要求做了三次核酸检测,为何各地的核酸检测结果不能互认?”王女士的疑问很有代表性。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现实下,加强精准防控不为过,但是在湖北、武汉早已成为低风险区域的前提下,各地继续有针对性的“特殊”对待并不恰当。

事实上,从疫情爆发之初就产生的“恐鄂症”,至今仍未完全化解,各种歧视仍然存在。在各种传言夸大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种种误解导致将武汉和湖北“疫区化”。

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实现了物理意义上的解封。如今,武汉需要以集中核酸检测排查为基础,实现全国人民对这座城市心理上的解封。

早在4月初,张文宏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便说:“武汉可能会成为中国最安全的城市,很多人已经具有免疫力”。但这个观点只是让湖北人、武汉人振奋,并没有消除外地人的顾虑,反而有人会想:“我没有免疫力,所以不能接触武汉和湖北人”。

这种歧视很可怕。最近两个月,在中央“搭把手、拉一把”的号召下,“6+1”劳务协作如火如荼,让很多找不到工作的湖北农民工有了外出打工的机会。不少农民工跟记者说,他们曾在四五月份到外省务工,原来的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因为无法找到工作,只好返回老家。

图为湖北省安陆市,农民工坐上“点对点”包车赴广东务工。

一些湖北、武汉的企业也遭遇了这种不诉之于口的歧视。武汉光谷的一家大型光电企业表示,他们长期跟踪的订单,被对方以微不足道的理由取消了,一些老客户也因为“担心武汉企业交不了货”而不再合作。

“在‘莫须有’的安全顾虑下,湖北的一些产业被外省的同行替代了。”武汉光谷一家企业总经理说,当前大家的日子都很难过,外省同行抢订单根本不会手软。

化解“恐鄂症”,权威专家站台很重要。用科学拆解事实真相,是让检测结果得到公众认可最好的办法。6月2日,李兰娟院士力挺武汉,她表示:“武汉是安全的,武汉人是健康的。我到武汉去一点顾虑都没有。我希望大家都能相信这次核酸检测结果和武汉的绿码。我觉得这是对武汉人民抗疫做出巨大贡献,最好的感谢,也是最大的支持。”

日前,海南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要求对有个别重点地区停留居住史的游客进行核酸检测,但根据目前最新政策,全国都已经属于低风险地区,不再强制性进行核酸检测。

实际上,武汉对于疫情的统筹管理、精细防范、医学消杀,用心到了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小区,每一个角落,可以说,武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一直未曾松懈过。

“湖北人民是健康的人民、武汉是安全的城市”

武汉和湖北是否安全,其实“梗”在人们心理层面。

近日,湖北本地媒体大篇幅报道武汉是安全的,各行各业的武汉人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生活回归正常,并诚邀外地人来武汉。但外界却有网友不以为然,说同样是低风险区域,武汉仍然处处要求戴口罩测体温,很多公共和商业场所没有开放,中小学生也还没有复课。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说,湖北、武汉仍有零星散发病例的可能。全城检测集中找出了无症状感染者,武汉要做的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明确防控工作存在哪些薄弱环节,需要对哪些小区进行精准防控,同时有序开放室内公共场所,全面恢复城市运转常态。

6月3日晚,武汉市长周先旺在下班之后,叫上手下兴冲冲跑到汉口江滩吃大排档;6月8日,武汉高校开始分批迎接毕业生返校,大学生们纷纷骑着共享单车外出游玩。

图为6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返校毕业生在校园里与校长合影留念。

这就对了!眼下,武汉和湖北迎来难熬的梅雨闷热天气,专家们说,室外露天活动是完全可以摘下口罩的,即便是亲朋好友室内餐饮聚会,亦可回归正常。如果没有这份自信,又何以顺顺利利走出去?又何以让外地人乐意走进来呢?

目前,湖北省正在研究将应急响应从二级调到三级。相信调低响应等级后,可以进一步让全国人民放心。

6月10日下午,在湖北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湖北省委书记应勇介绍,自5月18日起,湖北连续23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实现“7个清零”: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新增死亡病例、现有确诊病例、现有疑似病例、境外输入病例;武汉市核酸检测大排查结果反映“5个没有”:没有发现一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一例转确诊、密切接触者没有一例阳性、病毒培养没有一例活病毒、环境样本没有一例阳性,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湖北人民是健康的人民、武汉是安全的城市”。

应勇书记以事实说话,很有说服力,亦有很强的感召力。但愿,武汉和湖北人民能够早日堂堂正正挺直腰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楚仁)

(责编:张隽、关喜艳)

图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