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谨防扶贫公益岗变质“养懒人”

2020年08月12日14:39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就业扶贫信息员、体温测量员、饮水安全管护员……在短期突击式脱贫、图简便省事等心理作用下,一些地方开发出远超需求、五花八门的扶贫公益岗。某县有一个贫困村,全村贫困户有189户,贫困人口933人,就设扶贫公益岗101个。这就是说,这个村的贫困人口,不论男女老幼,差不多平均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该村扶贫公益岗上班。

扶贫公益岗位,是指由政府部门开发管理,以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就业为主要目的的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服务岗位。扶贫公益岗位专门为贫困劳动者而设,是为贫困劳动者量身定制幸福。但凡事过犹不及,扶贫公益性岗位的设置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地方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设置扶贫公益岗,出现“活少、责任轻、有收益”的情况,那么扶贫公益岗就有可能沦为“养懒人”。

设立扶贫公益岗的初衷,一方面是对那些就业困难人员的老弱病残贫困群众进行兜底保障,确保他们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另一方面,是通过公益性岗位的设立,既解决基层公益领域的发展和管理问题;也通过让贫困群众劳动,通过参与家乡建设,以此激发“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向上向好的积极心态,起到“扶贫扶志”的作用。

但从媒体的报道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在扶贫公益岗的设置上,似乎已经背离了初衷,一些人在公益岗的开发设置上,不是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各个岗位的职责,做到岗位设置合理、岗位责任明晰、村内治理有效的目标;而是功利化地设置,某个贫困群众是精准扶贫的“硬骨头”,他们不容易脱贫,于是就给他们家公益岗位,以确保其收入能够脱贫,这样的简单图省事的帮扶办法,肯定是不精准的。

据了解,由于不少地方公益岗存在“上不上班没人管,干多干少都领钱”的情况,于是扶贫公益岗成“香饽饽”,甚至出现争公益岗位的情况。某些深度贫困地区甚至将有劳动能力的大部分贫困群众纳入扶贫公益岗,搞“雨露均沾”,这样的帮扶方式,看似立竿见影取得实效,但却是不可持续的,如果脱贫后,帮扶单位的帮扶力度减弱,扶贫公益岗减少,一些贫困群众就可能返贫,这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肯定是很不利的,值得警惕。(李瑛)

(责编:张颖、周恬)

图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