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子”工作法 助力脱贫后乡村振兴

【查看原图】
坚持“四子”工作法 助力脱贫后乡村振兴
坚持“四子”工作法 助力脱贫后乡村振兴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2021年01月13日18:3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是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十三五”以来,红安卷烟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配合地方政府,不断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发展取得新突破。驻王文秀村工作队2016、2017连续两年被评为红安县先进工作队,派驻第一书记的白马嘶村党支部2018年被评为“红安县五星级党支部”,工厂被评为行业先进扶贫集体。

工厂重点帮扶村共2个。红安县七里坪镇王文秀村,2015年派驻3人工作队,驻村前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232人,村集体收入不足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816元。2017年底实现全面脱贫,村集体收入超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852元。截至2020年底,王文秀村集体收入达15.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26万元;红安县七里坪镇白马嘶村属重点贫困村,工厂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前建档贫困户112户337人,2017年实现村出列、户脱贫任务的同时村集体收入突破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7236元。2020年底,白马嘶村集体收入10.9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1万元,乡村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工厂针对不同乡村形态格局,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期,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党委扛担子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加强领导是根本。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是政治保证。2020年,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党委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和农村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12次,议事16项。针对村“两委”换届和脱贫出列后转入力促乡村经济发展阶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抓实村“两委”班子建设,明确工作要点,在巩固脱贫成果基础上,逐步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厂主要负责同志坚持每季度入村调研,在疫情严重全面封城期间,多次同驻村工作队员沟通,了解扶贫村防疫情况和需求,千方百计筹集了一批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送至扶贫村解燃眉之急。安排37名党员干部责任包保41户贫困户,宣贯红安县委、县政府26条惠民举措,针对疫情、汛情影响,对脱贫工作开展2次全面大排查,对包保户先后4次全面大走访,确保无一户因疫情、汛情返贫,遏制贫困户增量。

针对扶贫资金使用,厂党委、纪委加强监督执纪,每半年组织纪检监察科、财务科、审计科、办公室(扶贫办)四部门赴村逐项核实,保证扶贫资金安全,无一例违规使用资金发生。同村“两委班子”、党员群众代表、贫困户代表集中座谈3次,全面了解驻村工作队履职情况,每月对扶贫工作队员进行打分考核,真正以优良作风促乡村发展,确保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支部结对子

加强党建引领促发展,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夯实支部共建关系。厂综管一支部、综管二支部分别同对口帮扶村王文秀村、白马嘶村党支部结成对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开展联学共建活动,将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安排在帮扶村召开,与村“两委”班子、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为巩固脱贫成果,发展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综管一支部与王文秀村在工厂开展“产业扶贫,携手同行”主题党日活动,王文秀村22名党员群众实地感受烟厂党建、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情况,坚定帮扶村民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决心。农忙时期,组织支部党员、青年团员227人次赴扶贫村摘辣椒、挖红薯、收花生,缓解劳动力不足压力。开展结对共建以来,累计到扶贫村开展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11次,一方面加强交流合作,通过讲党课团课、谈心得体会、鼓信心志气等方式,不断提高帮扶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助力帮扶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另一方面,党员干部、青年团员也在学习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提升,实现了工厂党建与帮扶村党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

就业找路子

通过稳就业扶贫,能为贫困人口脱贫增强可持续性,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疫情发生后,很多村民面临复工即失业的困境,2020年4月底,王文秀村外出务工219人,待业174人;白马嘶村外出务工人员136人,待业318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厂党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群策群力,倡议工厂职工通过个人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关注各方用人需求,在“红烟·我帮您”企业微信平台发布,由厂扶贫办专人进行收集汇总,定期向“村两委”转达相关信息,帮助就业46人。

依托政策,加强同属地政府沟通协调,掌握县城工业园区就业信息和扶持政策,帮助村民走出家门即进厂门,实现就近就地就业63人。

加强合作。通过县科技与经信局和就业保障中心提供的数据,积极联系劳务输出较多的乡镇村组,利用他们资源信息优势,落实“一村帮一村、一人带一人”,有组织有规模实现“点对点”劳务输出136人。

精准施策。针对帮扶村中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因病因残劳动能力有限的贫困户,白马嘶村为11名贫困户划分“责任地”,负责维护新修建的党群活动中心、广场、便民路灯和公厕等基础设施,协助清扫地面、清理垃圾,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从产业项目收益中拿出部分作为他们的工资,既美化了村容村貌,也为贫困户生活添了一份保障。王文秀村通过油茶产业基地套种经济作物实现本村贫困户用工16人。2020年底大走访统计数据,王文秀村、白马嘶村均无因失业返贫户。

致富想法子

产业项目拓宽发展路径。促村民增收致富,提升“造血”功能是根本。烟厂党委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为帮扶村出谋划策,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会同村“两委”班子,多方联系政策性扶持项目,引进能人回乡创办产业。结合王文秀村岗地较多的特点,创新“烟厂+基地+农户”产业扶贫模式,兴建400亩油茶产业基地,成立股份制公司。目前35000棵油茶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8%,考虑到油茶挂果实现收益需4-5年时间,利用茶园成林挂果前闲置土地,套种白心苕80亩、朝天椒20亩、向日葵20亩,共创收12万余元。白马嘶村地势高,光照足,工厂统筹考虑后,投资30万元在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屋顶建造一座50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该项目建成以来,村集体每年收益可达4万余元;争取国家政策性项目支持,在户外岗地建成150千瓦光伏发电站一座,年创收18万元;流转土地2000亩,引进能人回乡种植花椒,年收入达5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300元;将村属林场承包给个人经营,村集体年增收1.3万余元。

消费扶贫创新增收模式。工厂组织党建、法改、信息、扶贫办等部门,围绕搭建电商平台,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制订消费扶贫电商平台建设方案,先后5次入村调研,帮助王文秀村完成了“文秀”文化挖掘、“文秀”商标注册、产品包装设计、电商网店建成开通等一系列工作,并与该村签订了总金额4万元的农副产品采购合同。职工食堂陆续采购了部分红苕、花生米、粉条和菜籽油,党员干部采购了部分贫困户自产的菜籽油和土鸡蛋。通过电商销售模式,已销售农副产品3万余元,在初步实现盈利的同时,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就业的问题,消费扶贫已初见成效。

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驻村工作队坚持每月召开“场子会”“院子会”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惠民利民、乡村振兴政策,动员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鼓励贫困户信心、启迪贫困户发展思路。针对贫困户缺少技能的现实,邀请7名专家去村里上课16次,去田间地头、工作现场培训种植、养殖技术,建立技术帮扶微信群,与技术人员保持联系随时请教。35岁的王文秀村民陈红恩,大病致贫,他有文化也有闯劲,工作队员和包保干部因势利导,联系技术员,指导他学习养殖技术,帮扶他养牛、养鹅,同时为他妻子落实平安乡村建设公益性岗位,帮助他家脱了贫,目前家庭年收入稳定在5万元,并带动21户村民开始发展养殖业,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厂团委组织青年骨干86人次赴贫困村学校开展红歌教学、红色文化宣贯、趣味运动会6次,邀请2名学生到厂参与“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倡议工厂职工捐赠各类书籍共1500余册,建立爱心图书角,捐赠乒乓球台、篮球架、羽毛球拍等体育器材16件,提高村民文化素养,丰富村民农闲生活。

美好的生活,离不开日趋丰厚的“钱袋子”,离不开整洁有序的“美村子”。不论是脱贫摘帽还是乡村振兴,都是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下一步,该厂将与对口帮扶村携手做好“十四五”期间的乡村振兴规划,逐步实现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高质量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文/张慰 图/彭时珍)

分享到:
(责编:周恬、张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