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必答题

2021年02月02日08:57  来源:湖北日报
 
原标题:求解“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必答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张倩倩

  去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解答这一时代“必答题”,武汉积极进取,迈出有力步伐。武汉“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就此展开热烈讨论。

  让“大武汉”彰显现代化大都市风貌

  武汉因水而生,两江交汇、龟蛇锁江、三镇鼎立、百湖镶嵌,具有独一无二的世界级滨水景观。代表、委员们表示,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一流标准,武汉在城市功能品质与城市风貌塑造上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亢德芝建议,武汉城市建设应彰显城市特色风貌,打造滨水生态名城。加快“一核两轴、六楔百湖”的风貌保护与建设,保护两江四岸标志性景观核,建设面向世界的长江文明之心;尽快推进长江百里生态廊道建设,启动东西山系生态廊道规划建设工作。同时,依托“六楔”打造湖泊型郊野公园群,依托“湖泊”建设滨水功能区,将城市生活与滨水空间交织互动,形成多元化的滨水功能区。

  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副主任洪旗建议,规划建设“世界级东湖城市生态绿心”,实施“东湖东进”战略。在现有东湖的基础上东进,将严西湖、严东湖纳入城市生态绿心。同时,实施“东湖融合”战略,以绿道为媒,围绕东湖、高校及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世界级城市绿心添加创新基因,铸就武汉创新、人才高地。

  以现代都市农业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顶层有设计、层层有安排、基层有呼吁。代表、委员热议乡村振兴,各抒己见。

  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汉紫薇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惠文表示,随着武汉市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农业也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可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农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他建议,武汉要以现代都市农业为抓手,助力武汉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支持一些经济发展势头强、生态保护好的新城区,打造集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运动养生等于一体的现代都市田园综合体。

  武汉市政协委员、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魏启响表示,乡村经济长期缺资金、缺技术、缺品牌、缺组织,金融贷款制度不利农民融资、分户经营弱化抗险能力、利润薄风险大,也是困扰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他呼吁,将农业集约化经营提到重要战略思考,选择龙头企业作为农业运营主体,农民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形成合力,银行凭合作社与企业签订的租赁合同和农业资产作为质押和抵押给予贷款,形成政府、企业、农民、银行“四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格局。

  成为展现“中国之治”重要窗口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市2.3万名青年志愿者投入到各类保供服务中,为全市防疫、防汛、疫后重振贡献了力量。武汉市政协常委、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副书记刘华珍表示,志愿者是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的生力军,武汉市应加强顶层设计,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挖掘各类企业、社区、专业、应急志愿服务队等各类服务队。

  她建议,建设志愿者培训基地,在基层社区打造“小站点”“线上供需平台”,实现就近就便发布服务项目、志愿者随时随地参与服务的精准供需。同时,加快推进志愿服务星级认证制度,为志愿者提供优待激励;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拓展志愿服务项目的筹资渠道,形成参与购买公共服务的合作机制。

  “武汉市是兵员大市,在册登记的常驻退役军人有约50万人,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处处都有退役军人逆行的身影。”武汉市政协委员、多米实业集团董事长傅博建议,成立武汉市退役军人公共卫生救援总队,承担武汉市民间救援的对外交流和救援服务功能,成为武汉市对外交往的代表性品牌。

  武汉市人大代表、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波呼吁,推进武汉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做实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方联动”机制,大力推进 “红色物业”;做细分类施策、分类推进的社区治理标准,实行“一社区一方案”,形成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基层治理生动局面。同时,进一步做强智慧化信息平台的社区治理功能,提升社区治理的智慧化、便捷化、普适化水平。

(责编:周恬、张隽)

图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