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北频道

开学在即“神兽”归笼 这些防控环节不能放松

2021年08月20日11:42 |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小字号

9月临近,不少学校已陆续发布开学通知,并对师生们开启了14天健康监测。如期开学,校园内消杀是否到位、学生在校如何防护、吃什么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等问题成为家长关注的重点,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为主体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近日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戴口罩要规范

早上去学校时孩子的口罩戴得好好的,下午放学时口罩就脱离了口鼻,“溜达”到了下巴,甚至不知去向。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因此,家长一定要再三地嘱咐孩子上学、放学途中全程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

在校期间老师也要督促学生全程佩戴口罩,公共场所如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学生宿舍楼等,严格实行“戴口罩”的防控措施,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佩戴口罩时注意分辨口罩的正、反面和上、下,口罩的金属软条应该向上,用手指按压金属软条至贴合自己的面部轮廓,佩戴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口鼻和下巴,摘脱口罩时手不要接触口罩的外侧面。

目前所使用的口罩均为一次性防护用品,不可重复使用,根据产品说明书上的使用时间进行更换(一般4~6小时),如果口罩被污染或浸湿应及时更换。

勤洗手不可少

孩子天性活泼,喜欢东摸摸西摸摸,日常生活中手卫生也非常重要。手卫生方式主要包括洗手和卫生手消毒。洗手是采用流动水和洗手液(皂液等)清洗双手,卫生手消毒是采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清洁双手。洗手和卫生手消毒都要采用标准的六步洗手法进行,即“内、外、夹、弓、大、立”,整个过程持续不少于15秒。当手部有明显污染物时,应洗手;当手部无明显污染物时,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均可。

需要进行手卫生的时机包括:佩戴口罩前、摘脱口罩后、进食饮水前、便前便后、接触公共设施后、回到住所后。同时注意戴手套不能替代手卫生。

课间适度户外活动

校内防护首先是入校晨检,如果有发热或者疾病状态的学生不能入校,单间隔离,及时上报,通知家长带学生及时就医。

在校期间如果户外活动还是建议全程佩戴口罩,但不要嬉戏打闹,保持安全距离,如果出汗、污染后及时更换口罩。家长最好为孩子准备好备用口罩、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

在校进餐分时分批

现在大多数中小学生中午都是在学校进餐,一个班平均50名孩子坐在一间教室里同时吃饭,密度过高不可取。建议学校可以分时段分批就餐,一次25名孩子,或者采用“十字”分隔挡板,教室保持通风。如果有餐厅,也是同样需要采用“十字”分隔挡板,排队注意一米间距,进餐时因为取下了口罩,尽量不要交谈。餐具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或者采用一次性餐具。

吃什么能够提高免疫力?

没有任何一种特定的食物能够帮我们提高免疫力、抵抗新型冠状病毒。任何商家宣称能够“有助于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食物和保健品,都是在浑水摸鱼。

建议大家每天都要健康均衡饮食,这样才有助于人体获得均衡的营养,对免疫系统有帮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蔬菜、水果、杂粮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都要合理摄入。

学生在校突然发烧,学校该如何处理?

如果学生在校发热,老师要立即叮嘱学生戴好口罩随学校指定人员到隔离室。更换外科口罩或者防护口罩(N95),陪同的所有老师也要更换口罩,休息5分钟后复测体温,如果仍≥37.3℃,根据要求登记上报,同时拨打120就近送至指定的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老师与家长联系告知具体情况,让家长尽快赶到定点医院。

同处于同一空间的其他学生和老师原地隔离观察,待该学生的诊断结果明确后分类处置。等待期间,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安抚工作。

学校消杀重点区域有哪些?

学校应配备充足的消毒物资及个人防护物资,开学前对校园开展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包括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卫生间等所有场所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

以上场所的重点部位(如门把手、课桌椅、讲台、楼梯扶手、水龙头、便器按钮、电梯按钮、上下床扶手等),安排专人每日进行清洁消毒,同时做好垃圾分类和清运。

教室内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并适当开窗通风。一旦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时,应立即关停其活动区域对应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并在当地疾控部门的指导下,立即对上述区域内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强制消毒、清洗,经检验、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特别提醒大学生返校后也要做好寝室的消杀。首先要开窗通风,地面、桌面等物体表面采用500㎎/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日常寝室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寝室地面、物表每日至少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陈瑜 谭莉 邓国欢)

(责编:关喜艳、张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