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北频道

【周观察】全力以赴 坚守安澜——湖北成功应对汉江秋汛

金雨蒙
2021年10月18日17:09 |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小字号

来势汹汹!8月下旬以来,汉江上游雨量较常年偏多1.5倍,创下1960年以来历史同期之最。今年秋季,汉江流域发生超20年一遇的大洪水。

面对汛情,湖北省委省政府积极应对,全力迎战汉江秋汛,确保汉江安澜。

秋风起,寒露至,雨水疏,汛情缓。汉江中下游水位持续消退,主要站点已陆续退出设防水位。10月15日,湖北省水利厅下发通知,宣布终止汛期水旱灾害防御值班,防汛抗旱工作进入常态化防御阶段。湖北今年正式汛期结束。

科学调度 秋汛洪水防御中的“硬核”担当

10月11日9时,丹江口水库根据调度,关闭一孔闸门。

“至此,全年启闭闸门整整120次。”汉江集团公司丹江电厂起运分场主任张光林介绍,今年闸门启闭频繁。

水工程调度是汉江此轮秋汛洪水防御中的“硬核”担当,丹江口水库更是调度中的“定海神针”——水库调度,被喻为防汛抗洪的“王牌”,通过及时拦洪削峰错峰,可为下游防汛争取主动。

今年秋汛期间,丹江口水库发生7次入库洪峰超1万立方米每秒的涨水过程。

“必须控制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和唐白河来水错峰;要最大限度地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错峰后要立刻加大丹江口水库下泄,为迎接下一轮洪水做好准备……”9月25日,受强降雨影响,汉江上游和中游支流唐白河发生较大涨水过程,鸭河口水库出现超历史特大洪水,入库洪峰流量达到18200立方米每秒,最大出库流量达到5000立方米每秒。来自长江委防御局、水文局的专家们已经一夜未曾合眼,持续跟踪降雨情况和鸭河口水库入出库流量,反复讨论计算可能后果,协调提醒河南、湖北等省第一时间做好防范应对。

专家们详细讨论了洪水传播过程,演算不同调度方案对汉江中下游防洪影响,经过1个多小时的讨论,决定于当日10时30分和16时分别关闭一个泄洪闸门,减少丹江口水库向汉江中下游下泄流量至4200立方米每秒,与唐白河洪水错峰,减轻汉江中下游防洪压力。

在错峰完成后,长江委当机立断,连发5道调度令,将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从9月26日开始逐步加大,9月30日8时,丹江口水库入库流量降至9060立方米每秒,标志着自2012年丹江口大坝加高以来最大的入库洪峰平稳通过丹江口大坝,库水位最高调度运用至169.63米。

据统计,截至10月10日,汉江上游水库群累计拦蓄洪水约145亿立方米,其中丹江口水库拦洪98.6亿立方米,平均降低中下游洪峰水位1.5~3.5米,缩短超警天数8~14天。

统筹兼顾 丹江口水库首次蓄水至170米

10月10日14时,丹江口水库水位蓄至170米正常蓄水位,这是水库大坝自2013年加高后第一次蓄满。

此次蓄至170米,标志着今年汉江秋汛防御与汛后蓄水取得双胜利,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汉江中下游供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意味着丹江口水库“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承诺有了十足底气。

“丹江口水库作为多年调节水库,多年平均蓄满率约为11%,也就是大约平均每十年才可能蓄至170米一次。”长江委防御局局长胡向阳介绍,丹江口水库蓄至170米的背后,凝聚着无数水利专家的心血和智慧,需要决策者殚精竭虑,在各种错综复杂关系中,找准关键的平衡点。

面对历史新高水位,丹江口水库蓄水过程不仅要保障大坝工程安全,同时也要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以及上游水库群,尽量减小蓄水的不利影响,妥善、有序、依次安排好蓄水,才能获取最大的效益。

据了解,今年以来,截至10月9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累计供水83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同时,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在设计水位运行的安全性态也将得到一次全面检验,能够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这一“大国重器”的整体竣工验收创造有利的条件。

坚守安澜 数十万干群奋战在抗洪一线

防汛是湖北天大的事,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9月30日,汉江发生今年秋汛第三次洪水过程。“这里发生管涌。”10月2日,仙桃市郭河镇联丰村巡查人员发现险情,技术人员抵达抢险时,湖北省水利厅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并提出“密实处理反滤围井,以便更好观测险情”。

今年汛期,湖北省水利厅共派出20个这样的工作组,奔波在汉江防汛一线,为防汛抢险提供技术支撑,“要严防小险变大险,不能掉以轻心。”

来得早、来势急、来得猛,今年汉江秋汛,老水利人坐不住了。9月2日,天门市多宝镇张李村发生管涌险情,从省汉江局天门分局退休的76岁李水佴,连夜赶至现场守至次日凌晨。

三轮洪水过程,汉江中下游一度有1437公里堤防超设防水位、885公里超警戒水位,高峰时上堤巡查防守人员超过7.4万人。

面对严峻的汛情,湖北严密监测预警、科学精准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作用,仅省属水库就拦蓄洪水160亿立方米,泵站累计排涝132亿立方米,全省数十万干群奋战在抗洪一线,力保江河湖库安澜,为全省加快疫后重振提供了有力保障。

(责编:关喜艳、张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