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举办“最美基层就业”毕业生事迹报告会

3月31日晚,中南民族大学举行“最美基层就业”毕业生事迹报告会,邀请6名优秀校友返校与在校师生分享基层工作感悟,与青年学子共话人生理想。
6位校友获颁就业导师聘书。陈倩摄
“我在广西大石山区的天等县都康乡把孔村担任第一书记时,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老乡们从苦、累、穷中解放出来。”现任广西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副处长,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的该校1997届毕业生伍勤忠分享了自己在基层工作经历,“我许下承诺,‘群众不脱贫,我不回南宁’,成为一名‘赖着’不走的老书记。”
十三年磨一剑,现任中建某公司党委委员、财务总监的2009届毕业生张太康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向即将走向社会的学弟学妹们分享所做所思所感:“‘学什么’和‘做什么’是一件事;‘做什么’和‘学什么’都很关键;‘要我做’和‘我要做’理念转换;‘想什么’和‘会什么’知行合一。希望同学们找准方向,善作善为,走到哪里都要多学多做,才能有所收获。”
“情有所归,方能心有所寄、身有所往。我至今都记得到咸宁市嘉鱼县陆溪镇政府实践锻炼的经历。在那里,我跟着镇干部走村入户,检查调研,列席党委会到深夜。虽然每一天都很忙碌,但每一天都很鲜活。”现任赤壁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的2017届毕业生杜佳会说道,“现在,基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各行各业都需要年轻的血液,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基层,在基层实践中检验所学成果;也有越来越多肯干能干的年轻人,在组织的培养下茁壮成长。”
现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特级政务人员的2007届毕业生唐元贵循着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工作足迹,向大家分享:“母校教育的伟大在于它从未放弃过每一个人,正因为接受过这种教育,我也从未放弃过长期在基层一线的自己。希望有志于基层工作的同学们能够珍惜母校给予我们的深厚功底、宽和情怀勇敢踏入社会……”
“基层充满‘酸甜苦辣’,要善于品读。基层甜的是心态,在于信念的坚定;基层苦的是心境,在于意志的磨炼。基层工作要把握好‘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把握好目标远大与脚踏实地的关系。基层处处无小事,要用心用情用力,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现任云梦县高铺村党支部书记的2019届毕业生解德奎以《在基层的沃土中茁壮成长》为题分享基层工作的体会。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理想化。”现任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康雄乡党委书记的2009届毕业生王东海介绍,在乡镇工作的14年时间里,他走遍了全镇275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掌握了全镇贫困状况,先后发展壮大了德吉林村温室大棚、艾玛村藏香猪养殖业、强钦村德旦康萨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产业,真正让困难家庭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实现就业。2018年底,该镇九个行政村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永远指引着我。”
“我在学长学姐身上看到了‘奉献’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一个词,更是前进的动力。”该校经济学院2022级学生龙舒然在现场听完分享后有感而发,“我很庆幸在大一就听到了这些优秀前辈的分享,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努力实现我的目标。”
报告会上,该校党委书记边境、校长李金林为6位校友颁发就业导师聘书。
“感谢母校提供的机会,我从老师还有同行的优秀毕业生身上得到了前进的力量,初心得到了洗礼,收获满满。”会后,杜佳会感慨。
近年来,中南民族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涌现出一批批投身基层的毕业生。此次活动的举办,旨在通过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学生面向基层,到基层去,扎根基层,与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同命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张艺卓、杨佳宜、张宇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湖北:激发内生动力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4月3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审议新修订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研究突破性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省供销社供应链平台化服务改革转型、见义勇为英雄及先进(群体)评选表彰等工作。 会议强调,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按照省委工作要求,强化政治自觉,认真开展全省政府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