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两个结合”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基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文明,切合中国实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伟大成果生长于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发端于“两个结合”这一根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需要深刻领会“两个结合”。
首先,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成功及走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两个结合”之果。作为一种外来思潮,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从陌生到熟悉、到自觉选择与信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土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继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以及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两个结合”的结晶,也是其生命力的延续。
其次,发展变化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具体实际”要求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引。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已适时调整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立足新时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领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层内涵,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领域的要素,如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形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两个结合”是对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理论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自觉和文化上的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定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坚持“两个结合”、勇于推进理论创新的典范,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真正扎根于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和国情这一“根脉”,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越走越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独特的精神标识、民族力量的源泉,蕴含着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2023年是武昌建城1800年,码头文化造就了脑子活,勇武血性成就了性子烈,通商口岸铸就了眼界宽,悠久历史铺就了底子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座城的崛起既依靠历史形成的独特气质,也仰仗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迸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是“两个结合”的生动体现。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