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竹山:全域治水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湖北竹山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
“爱水护水,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8月15日,在全国首个生态日的清晨,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竹山县圣水湖面。一支由竹山县各部门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等组成的护水队面向圣水湖共宣守水护水誓言。
竹山县地处秦巴山腹地,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也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纵贯全境,多年平均径流量占丹江口水库年入库水量六分之一。
近年来,竹山着力实现县域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集镇和园区污水管网、库区消落区污染防治物理隔离“三个全覆盖”工程,通过开展全域综合治水,筑牢水质安全保护屏障。如今,一幅治水兴水、水净景美、人水和谐的画卷正在竹山大地徐徐展开……
竹山县宝丰镇正在建设中的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70座小微污水处理站——
让农村污水不再“放任自流”
8月13日,笔者在宝丰镇龙井村村民家门口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现场看到,正在修建的污水处理系统地下设施已安装完工,工人们正在进行地面花台垒砌和污水管网的对接,一片忙而有序的施工景象。
“目前我们村已建成170套系统,今年还计划建成31座,其中有10座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龙井村支部书记李可介绍,这套污水处理系统是无动力分散式,主要通过物理沉降、微电解反应法、过滤法等方法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厕所污水,它的建设能有效解决全村黑臭水、污水乱排乱放问题,保障和提升村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
如今,在宝丰镇龙井村,别致的小花园错落分布,小花园下面一套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正在高效运转。“自从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家里变得整洁了,苍蝇、虫子也少了,环境也更美了。”村民姚国华说。
据了解,2022年竹山建成投运的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70座,覆盖106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标行政村8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37.2%。今年,在保障现有170座小微污水处理站正常运维的同时,计划整合4000万元资金,新建200座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县244个行政村全覆盖。
上庸镇护水队巡库。
139公里雨污综合管网——
让雨污水不再“同流合污”
日前,笔者在上庸镇雨污管网建设施工现场看到,该路段部分雨污管网铺设工作已经完成,大型机械配合数十名工人正在进行混凝土垫层浇筑和管道焊接施工。
竹山县上庸镇是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今年,该镇实施集镇污水改造提升工程,铺设延伸雨污管网3公里,实现集镇雨污管网全覆盖。
据悉,针对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率低等问题,竹山县今年在城关镇纵横大道、经纬大道实施52.6公里的综合管网改造;在乡镇实施78公里污水收集系统修复及管网延伸工程;推进城关镇、上庸镇、官渡镇、秦古镇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渗滤液处理工程建设,同步实施宝丰镇卫浴汽配产业园污水预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工程,目前已完成8.4千米园区管网建设。
为加快项目进度,该县成立工作专班,分解压实工作责任,统筹做好厂网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各项工作,确保管网应铺尽铺、污水雨水应收尽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竹山县宝丰镇污水管网改造院子会,听取居民意见建议。
3.8万米库区钢网围挡——
让消落区变身景观带
潘口水电站地处堵河干流上游竹山县潘口乡境内,自建成运行后,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8950平方公里,在库区形成大面积的消落区。从2021年开始,竹山县经过科学研究探索,因地制宜创新治理模式和管护机制,率先对圣水湖区域的消落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措施,让消落区变身国家湿地公园。
两年后,经过对消落区的修复,深河乡库区环湖步道一路柳绿花红,小草萋萋,驻足远眺,湖面水鸟嬉戏、波光粼粼,湖光山色自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该县河湖长制办郑正斌介绍,今年7月,竹山县利用无人机测绘技术,对竹山堵河沿线黄龙库区、潘口库区、龙背湾库区、松树岭库区的消落区进行实地勘测,经过现场复核和专家反复研究论证,决定采取对消落区物理硬隔离采取钢网围栏方式阻断面源污染。
“这是两年前安装过围栏的地方,地表植被没有遭到破坏。”正在上庸镇圣水湖畔消落区安装钢网围栏的村民贺德富指着附近的一片绿地说,“这是两年前安装过围栏的地方,植被没有遭到破坏,看上去很养眼,再看这一片,明显有踩踏的痕迹,现在我们把这个空地全部围起来,再过两个月你来看,这里的风景就更美了。”
据了解,该县此次消落区治理涉及城关、上庸、官渡等9乡镇27个行政村117个点,围挡长度38063米。截至目前,共完成围栏架设11400米,预计在9月底全部完工,消落区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根本改善。(图/文 向继华、张华魁、许海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