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落实“双减”政策 全面提质增效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湖北省恩施市教育系统152所义务教育学校积极响应、贯彻落实,主动创新工作举措,优化实践路径,以在校学足学好为初衷、以提升课堂质量为根本、以开展学生课后服务为新途径、以改善作业和评价为抓手,全面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内负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形成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基石、社会教育为补充的一个良性循环和互动的大教育环境,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谱写优质均衡的恩施教育新篇章。
强基固本 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学校是育人的主体,学校只有发挥主阵地作用,把学校教育质量提高上去,满足家长、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双减”目标。
8月30日,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教联体“桂苑研修”正式开班,恩施市崔家坝镇、板桥镇、第三实验小学近300名教师齐聚民大附小报告厅,进行为期三天的集中学习。培训会围绕思政铸魂、价值引领、品牌建设、卓越管理、铁军锻造、课标检测等专题,特邀专家入校授课,让教联体学校全体教师共享大餐,发挥教联体2023至2024学年教育教学目标导向作用,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作业管理,精心施策。2021年秋,恩施市教育局主动做减法,出台了《关于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个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之后,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就能完成作业。
总量减下来了,质量不能打折扣。如何在减量的同时,保证质量,提高效益?为此,市教育局以“增效减负”为主题,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作业管理等方面,对全市200余名校长、研训员和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组织全市100余名优教师,设计作业范例130多个,并在全市义务阶段学校推广应用,努力构建“一校一品”的作业设计和管理体系,真正做到减量不减质。为保证作业管理效果,市教育局建立作业公开公示制度,设立作业管理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家长监督。同时,开展中小学教师“双减”工作承诺制,全市1万余名教师签署承诺书,覆盖率达到100%。
推进教联体建设,城乡共赢。恩施市深入推进教联体办学模式,实行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教师互派、教研互动、信息共享,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缩小城乡间、学校间办学差距。全力实施“三高一知六环”课堂建设,将任务导学、活动促学、互动研学、学力延伸等六个步骤进入课堂,着力建设高尚课堂、高智课堂、高质课堂。目前,全市已建立省级教联体试点2个,州级试点2个,市级试点23个,覆盖学校121所,惠及学生6.9万名。
因校制宜,创新开展课后服务
2021年4月6日,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恩施市逸夫小学率先试行课后在校托管服务,自愿参加课后托管服务的学生最晚可延时至下午5点45分放学。根据《恩施市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试行)》,恩施市课后服务积极探索“1+X”课后服务模式,倡导各校“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1”是指学校提供基础性服务,学生在教师管理下,自主完成作业、预习、复习、阅读等;“X”是指学校安排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社团活动、特色拓展训练、科学探究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恩施市逸夫小学一名教师表示,“很多孩子回家后就是看电视吃零食,生活方式很不健康。部分家长下班迟,需要人照顾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校内托管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学校提供了这样的服务,让学生在放学之后有一个地方可以有效学习、健康活动。我们老师也愿意在这段时间陪伴孩子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成长指导。”
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的“桂韵”社团—古筝社团的教室里,学生们正专注地弹奏曲目《茉莉花》,悠扬婉转的琴声飘扬在校园。该校将艺术社团建设作为课后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引进优秀社会团队,提供菜单式、多样化课后服务内容,学生根据兴趣“点单”报名。在足球、中国舞、古筝等课堂中,学生们尽情感受和探索文化、艺术、体育和科技的魅力。
恩施市城区30余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各学校因地因校制宜,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和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全市共设置科技类、体育类、艺术类等8大类、23个服务项目,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截至目前,全市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占比96.59%,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占比98.8%,开展社团活动外聘教师128人。
提升素质,创新综合评价方式
“1个大苹果3元,2个就是6元,你只给我5元,我肯定要赔本啦!”在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107班的教室,一场精彩的讨价还价正在上演。原来,在“双减”下,恩施市围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创设精彩多样的趣味活动、闯关活动代替纸笔考试,检测学生知识掌握及应用实践能力。
本次实施的“一二年级不参加纸笔考试”评价模式改革,以恩施市实验小学、施州民族实验小学、高旗实验小学、恩施思源实验学校、湖北民大附小等学校为试点,旨在探索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落实落地,有效减轻学生考试负担,扭转“唯分数论”的评价误区。将往常的试卷测试变为闯关游戏,在“智力大冲关”中,从语文的识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能力、数学计算、思维、动手解决问题能力,检测学生的学科知识及综合素养;通过认识关、朗读关、表达关,检验孩子们乐表达、想表达、敢表达、善表达能力。在畅游奇妙数学王国中,通过我会量、我会认、我会算、我会做,检验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实施“双减”工作以来,恩施市严格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压减考试次数、规范命题管理、完善学习评价,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023年是恩施市改革考试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三年。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恩施市各学校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结合恩施市的学情,高年级的学生设置主题活动情景,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整合;低年级学生,通过“大闯关”的形式开展无纸化测评,学生觉得有趣味,家长觉得有意义,无纸化测评赋能学生成长、学校发展,减负不减质。
探索多学科核心素养融合,聚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构建项目式评价体系,是恩施市在“双减”下培养学生方式的大胆尝试。
专项治理,规范校外培训管理
曾经,铺天盖地的培训广告大煞风景。“双减”政策出台后,恩施市教育、科技、文旅等部门通力协作,采取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规范培训服务行为、严格控制培训机构数量等方式,通过“查处一批、整顿一批、关停一批、规范一批”,全力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原有的107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中,注销44家,转型为非学科类46家,登记为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17家,整治不规范牌匾和广告宣传行为200余处,切实净化了校外教育培训市场环境,规范了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之下,教育在发生悄然改变,而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必将是人民对教育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提升。两年来,恩施市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校内校外“双向发力”,统筹“减负”与“提质”的关系,不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创新开展课后服务供给、创新综合评价方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梁琼 郭辛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