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来论】文化自信要做到真自信

武文军
2023年10月30日11:31 |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绝不只是一句口号,一个理论名词,而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实践命题。那么,何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的“文化”为何?其应包括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近百年来上下求索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近百年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基本精神元素主要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文化自信之“文化”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而“自信”则应从文化立场、文化忠诚、文化传承、文化互鉴等方面努力为之。

1.坚定文化立场,从源头上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立场决定方向,立场即是出发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文化立场是我们思考文化自信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立场端正与否直接关系到判断的结果正确与否。丧失中华文化立场,就会导致崇洋媚外,文化“跪族”的出现。我们应跳出外来文化窠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因立场失误导致判断偏颇的实例。比如常见的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的争论。有人习惯用西医的所谓科学方式方法论证中医,结果必然导致中医是非科学的,进而提出中医是“伪科学”。持此观点的人甚至不乏很多知名专家学者,这些人对中医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对人类健康做出的伟大贡献视而不见,仅仅因为中医不符合所谓的“科学方法”就对其进行全盘否认,究其原因就是最初思考这个问题时已经身处外来文化立场,而不是站在客观公正的事实立场上。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此作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出发点,从而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话语体系,这也是当前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一项核心任务。我们要始终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地位,努力克服“文化自卑”,绝不简单依附外来文化,甚至皈依外来文化,用其标准对自身文化进行所谓评判,进而贬低甚至否定自身文化。总之,文化立场问题是文化自信的原点,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基础。

2.践行文化忠诚,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它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徒,作为“第二个结合”的题中应有之义,自然也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信徒。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作为忠实传承者就是要践行文化忠诚,要注重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发挥优秀传统思想道德的培根铸魂作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全社会向上向善向美。对现实生活中部分人“消极对待”甚至“玷污丑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要给予坚决回击,要以对文化的忠诚心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3.做实文化传承,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未中断的文明。“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文化根脉,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是中华民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力量。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入,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文化作为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愈发彰显。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创新和发展,14亿中国人民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聚合起磅礴之力,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4.增强文化互鉴,提高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和感召力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其中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绝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敞开胸怀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只有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对待外来文化,实现与外来文化的平等对话,才能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彰显自己、发展自己,进而更好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世界各文明之间唯有不断交流才能共同发展,唯有相互借鉴才能彼此成就。中华文明也只有在不断的对外交流中才能获得不竭的成长动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感召力。

(作者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新时代文化自信视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2662022MYYJ006)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肖璐欣、张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