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而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中首当其冲的方面,归纳来看,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其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从总量上来看,按照国际世贸组织及世界银行提供的清单,2021年全球目前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共31个,人口总和不超过10亿。纵观这些国家现代化的生发历程和发展现状,不难发现,目前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从时间上来看已经持续了约三百年。在这三百年时间里,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外在参照物,也没有别的国家指手画脚,面临的问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使得西方国家在谋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渐次进行、稳打稳扎、游刃有余。从过程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之初都经历了对内的原始积累和对外的“奉旨抢劫”、国家侵略,由此积累了国家发展最初的物质基础。即便这样,这些已然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人口上尚且只占世界人口的八分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外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实现共同富裕、覆盖人口多达14亿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
其二,从单个体量来看,全球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均称不上大国,甚至以小国居多。从人口规模来看,中国相当于4.25个美国、12个日本、17个德国、125个比利时。由于西方国家规模偏小,由此带来西方学者关于本国和本区域的研究本能的基于小国基础,形成的比较政治学理论都是基于“小规模传统”和“城邦眼界”,天然地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归位于与西方国家相同的分量,由此形成的理论很显然无法具有覆盖性和可操作性。即一旦到了人口体量偏大的国家,西方理论很显然显现出“水土不服”和实践冲突。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其三,从本土特色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规模巨大特点表现为兼具多种特色。中国幅员辽阔,无论是自然地理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均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中国具备了几乎所有类型国家的特点。以2021年经济数据为例,中国的广东省在经济总量上可比肩意大利、加拿大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福建省总量上超过了波兰,吉林省和云南省均和孟加拉国经济总量相当,这意味着我们部分省份具备发展中国家的某些特征;宁夏回族自治区约等于坦桑尼亚的经济总量、西藏自治区总量上相当于美洲国家萨尔瓦多,后两个国家都属于经济欠发达、以农业为主的中低收入国家。很显然,中国几乎具备了所有国家类型,这意味着中国的发展不可能只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或者简单的撒胡椒粉、利益均沾的方法,中国的发展一定是走一条兼具历史传统、国情民情和地方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这条道路首先尊重的基本特征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事实。
现代化始于西方,长期以来在旁人眼中似乎现代化只是西方独有,好像只有一种西方模式,可现实并非如此。通过百年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及具体实际进行了独立自主探索,成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在世界上人口规模巨大国家推进现代化的空前奇迹。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已经越来越近,道路也越走越宽广。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想发展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那种把西方式现代化视为世界通行模式,并把这种模式经验强加于他国是行不通的。一个国家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主要取决于它所处的具体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实践证明,现代化任务的普遍性只有在各个国家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具体性中才有可能得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证明,现代化没有单一的标准,也没有现成的配方,应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环境和国情,走出多样化的道路。中国将坚持走这条被实践证明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它也将在这一过程中,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