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洲:破解资金瓶颈 助企做大做强

初冬微寒。近日,在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街得胜村,武汉市某机械设备公司负责人王先生的心却如冬日的一抹暖阳,温暖兴奋。原来该公司申请的400万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已经成功放款,为公司正在动工建设的产学研基地注入金融“活水”。
该公司主要从事现代化蛋鸡养殖全套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可为客户提供从鸡场规划、设计到配套全套笼养设备的“一站式”专业化服务,产品在全国俏销。企业年产值达5000万以上,吸纳大学生、技术工人21人,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数十人。
该公司致力于对蛋鸡养殖设备进行不断改造、升级、优化。今年10月份,企业又迎来一次重要发展契机——与武汉大学签订了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投入建设武汉大学实践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研发蛋鸡养殖智能机器人技术。但是王先生发现基地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企业陷入进退两难局面。
11月初,新洲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场联系新洲农商行孔埠支行,指导企业申报了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并提示:“你这边的基地可以先按进度做,贷款审批有流程,但是应该很快会下来的。”很快,450平方米产学研融合“中继能量站”展厅建成,饲料加工车间、蛋品包装车间、育雏舍正在修缮中。11月30日,贷款正好到位,王先生可以放心支付基地建设经费了。
“我们一直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党员干部多下一线,进基层。为小微企业担保贷款,我们共发放了108笔。”新洲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不久,正值水稻收割季节,新洲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在涨渡湖街道走访时,得知武汉某农机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先生,正在为购买水稻烘干机资金不足而犯愁,于是立刻联系到新洲农商行,一起找到了正在收割稻子的周先生,详细了解合作社的经营状况、个人基本资料以及购买烘干机资金的缺口后,从简从快,按程序为合作社提供创业担保贴息贷款20万元。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新洲区人社局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组织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切实为企业解难题,为民办实事,推动“四下基层”见行见效,让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目前,新洲区共发放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108家4.3亿元,吸纳就业达2000人以上。此举为该区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注入“活水”,以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发展,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苏娟、郑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