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湖北武汉:深化“诉源治理” 探寻“诉调仲衔接”新模式

2023年12月08日08:59 |
小字号

“全程网上办理,开庭当天,公司就拿到了仲裁裁决。”因一起汽车贷款合同纠纷,武汉本土一家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向武汉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武汉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远在上海的被申请人支付近6万元欠款。今年6月,武汉仲裁委根据申请人网上提交的书面仲裁申请书及双方签订的《网上仲裁协议书》受理了该案,并根据双方约定适用简易程序,开庭审理后当日即出具了仲裁裁决书。

仲裁作为解决民商事纠纷的重要形式,如今受到越来越多市场主体的青睐。武汉仲裁委深化“诉源治理”,探寻“诉调仲衔接”新模式,凝聚多方合力,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

“诉讼+调解+仲裁”创建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

某公司线上销售洗衣液商品图标、视觉效果与某知名品牌极其相似,侵犯了该知名公司的商标专用权权利,被其起诉至武汉某法院。在接到法院诉前委派调解后,武汉仲裁委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员结合类似案例判决多次与被告沟通,寻求解决之道。通过专业说理和反复协调,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意愿,被告支付和解款项,同时承诺不再实施侵权行为,并经仲裁确认,一场知识产权纠纷得以化解。

在全国涉外仲裁领域,武汉已形成了华中区域中心的口碑。自2021年4月始,武汉仲裁委启用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探索搭建诉讼、调解与仲裁“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并与武汉市中院、江汉区、江岸区、经开区、东湖高新区等多家法院达成战略协议。

“法院以诉前委派的形式将案件交给我们进行调解,可以切实提质增效减负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武汉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负责人说。

目前,武汉仲裁委已成功接受法院移送调解案件1800多件,涉及建设工程、金融、贸易、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调解成功率近三成。

“调解+仲裁确认”助企纾困解民忧

调解协议有没有法律效力?对方会不会反悔?调解协议签署后,部分当事人仍对协议的履行心存顾虑。对此,武汉仲裁委在实践中创新推出“调解+确认仲裁”的法律服务方式。

“仅15日就化解了一场13亿元的借款纠纷,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武汉仲裁委调解员王皖介绍道,两家大型房地产公司本是多年商业伙伴,借款方公司经营遇到困难,出借方急于明确双方的一笔13亿元合同债权债务关系,若诉诸法庭,可能损害双方合作关系,兼之巨额标的势必使得诉讼程序时间长、成本高,经过七个小时的反复协商,双方达成书面调解协议,并向武汉仲裁委申请仲裁确认,以仲裁裁决书的形式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双方有争议,但双方均有调解意愿,所以我们提前介入,通过做双方的工作达成调解协议,再通过仲裁依法确认,这样就能快速解决纠纷。”王皖说。

武汉仲裁委的调解员绝大部分是金融、贸易、建设工程、房地产、知识产权、互联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办案经验丰富,可以为各类复杂经济纠纷提供专业调解和仲裁服务。调解员王丽敏曾担任法官30多年,成为仲裁员也有十余年,她说:“调解员既要有专业知识,也要有人格魅力,善于疏导,从而化解矛盾。”

多维协同 推动“诉源治理”新实践

为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武汉仲裁委联合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建立健全商事调解与商事仲裁协同发展衔接机制,以“软处理”方式化解商事主体纠纷;与湖北造价协会、湖北省版权保护协会、武汉建筑协会建立调解衔接机制,明确对工程造价纠纷、版权纠纷等商事案件的规范、引导和协调,推动商事调解相互衔接配合。

为创新路径解决商事纠纷,武汉仲裁委联合大型企业,在合同示范文本中增加“调解前置+仲裁”争议解决条款,发生纠纷可以先行调解,调解成功便进行仲裁确认,调解不成功则进入仲裁程序解决。目前已受理调解申请100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到52%,调解成功案件标的额已逾60亿元。

武汉仲裁委构建“诉调仲”多元解纷新格局,为当事人提供及时有效的纠纷化解渠道,有效推动了“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的诉源治理新实践。

(责编:周倩文、周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 郭元强主持并讲话 盛阅春当选武汉市市长
  6月24日,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执行主席郭元强主持会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