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在新起点上勇担使命,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2024年05月08日08:51 |
小字号

在新起点上勇担使命 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与会同志热议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武汉更大贡献

5月7日,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武汉贡献作出全面部署。

与会同志纷纷表示,武汉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中践行使命担当,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作出武汉更大贡献。

勇担使命,乘势而上

武汉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条件得天独厚。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使命。

武汉是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地区唯一的超大城市,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条件得天独厚、地位独一无二、作用无可替代,必须自觉找准定位、担当使命、多作贡献。

与会同志表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市委委员,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孟武康表示,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稳住投资基本盘,持续提高项目谋划、推动效率,锻造发展支撑力。同时,要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机遇,从供需两端集中发力,推动经济实现更好增长。

“这次市委全会旗帜鲜明提出,要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市委委员、蔡甸区委书记余从斌表示,蔡甸区将坚定不移在更高起点上抓好贯彻落实。围绕科教人才优势转化,聚焦产业转型闯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奋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围绕交通区位优势转化,持续深化国际合作,高标准建设中法生态示范城、中德国际产业园;围绕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擦亮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知音故里两个金字招牌,加快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四化同步发展,持续打造武汉后花园,推动蔡甸绿色崛起。

“市委全会强调,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典范,进一步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朝辉表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持续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确保“一江清水东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持续提升生态品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倡导绿色消费,加快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

“全会充分梳理了武汉的发展机遇和优势,既振奋人心,更催人奋进。站上2万亿新起点,推动实现更大的发展目标,我们要狠抓工作谋划和落实,真正以武汉所能,服务国家所需。”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张智介绍,当前正加快谋划数字化招商工作,通过完善武汉产业图谱,明确各区优势特色产业,实现精准招商,推动更多企业“引进来”“走出去”。下一步还将结合城市产业和文化特色,推出更加丰富多元的综合性招商活动,持续提升武汉城市热度和吸引力。

“为武汉发展找准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和抓手,凝聚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贺敏说,市委提出的“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是落实国家战略湖北部署的具体实践。将聚焦推动武汉的交通设施、运输组织、交通经济、出行质量、治理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奋力答好交通区位优势转化的“交通答卷”。

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小传表示,长动集团将加快推进能源动力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同时,大胆闯、主动试、抓紧干,坚持用改革的方法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助力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提升本领 狠抓落实

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任务,绝不是轻轻松松、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

与会同志表示,要不断增强能力本领,大力弘扬务实作风,不断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见成效。

“扛牢首善之责,锐意拼搏进取,江岸将学深悟透此次全会精神,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加快补齐能力短板,全力锻长板、扬优势。”市委委员、江岸区委书记姚彬说,江岸区将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闯关”主攻方向,做大做强金融保险、商贸物流、工程设计三大核心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生态环保、数字经济、科创服务业三大产业新支撑,培育壮大以清洁能源、水生态为特色的生态环保产业集群,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在武汉高质量发展中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市委委员,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严中兴说,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洪山区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加快“三个优势转化”,构建大学之城创新生态高地。严中兴介绍,近年来,洪山区紧贴高校资源就地转化,加力加效促融合、建载体、优生态,创新载体总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居中心城区首位,入围“2024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全国第12。下步还将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优化政策措施,用好引导基金和各类产学研平台,建设环理工大创新街区等载体,在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奋勇争先。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王磊说,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要培育形成新质市场主体,衔接技术和产业。市委统战部系统将做好民营企业中科技创新型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服务工作,培育发展新一代民营企业家。

“武汉金控将调动各项金融资源深耕武汉、服务武汉发展,践行企业责任使命。”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梅林表示,下一步将加大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力度,做强武汉产业保障资金链,服务外贸产业发展。同时,将开辟发展新赛道,立足武汉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优势,完善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形成现代物流体系,打造以粮食、冷链、跨境消费品等为主的全国商品集散中心和“买全球、卖全球”的服务贸易新生态。

市园林和林业局副局长柯艳山说,将以“三城”创建和巩固为抓手,进一步夯实生态底板,实施湿地保护和修复,持续擦亮国际湿地城市名片,努力建设公园城市,让老百姓“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

奋战二季度 冲刺“双过半”

在中欧班列(武汉)的拉动效应下,更多优质企业在汉集聚。

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全力做好二季度的经济工作,奋力实现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

市委委员、东西湖区委书记、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彭涛介绍,东西湖区物流企业占全市70%,物流仓储占到全市50%,加快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将以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依托,积极申报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抢抓枢纽经济,建立供应链平台,做大国际贸易,促进武汉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接下来将加压奋进,加快投资项目推进,力争二季度时间任务“双过半”。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徐辉说,回去后将抓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在市直机关的学习宣传贯彻,推动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业务工作积极赋能,抓党建、促发展。

“以流域综合治理理念,打造世界滨水生态名城!”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利说,水务系统将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全力打造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实施水务工程设施项目绿色低碳升级改造。

“以金融活水浇灌,加快前沿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拓展、产业主体培育。”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凯介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武投控集团及受托管理的武汉基金在投基金72只,累计投资武汉金额超480亿元。企业今年还将筹划设立新城科创、中小企业等多只基金,助力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助推武汉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鞠卫东表示,近年来,上汽通用持续加快转型步伐,在产品规划布局上积极向智能化、电动化改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转型过程中,将继续肩负使命,为武汉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作出企业贡献。

武汉光谷光电子产业园建设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杨志霞说,光电子产业园拥有大量博士、硕士人才,近年来,光谷持续完善政策措施,搭建服务平台,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扎根创业,持续助力武汉创新发展。“我对光谷和园区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大的信心和期待。”(陈永权 吴曈 李佳)

来源:长江日报

(责编:周倩文、周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人文交流活动在喀山举行
  本报俄罗斯喀山10月24日电 (记者曲颂)10月22日,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俄罗斯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联合主办的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人文交流活动在喀山举行。活动中,与会中俄嘉宾共同见证“何以文明·遇见良渚”2024全球巡展俄罗斯特展启动,以及中俄媒体联合报道项目“遇见中国”、纪录片《我的中国故事》等节目启播仪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