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经纬天下”思政大课讲述一根细纱的无限可能

人民网记者 周倩文
2024年05月24日08:28 |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小字号

湖北工程学院学生同上一堂“经纬天下”思政大课。受访者供图

湖北工程学院学生同上一堂“经纬天下”思政大课。受访者供图

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近年来,湖北各高校和教育系统深入推进思政课形式与内容创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院长陶辉,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夏治刚三位主讲人轮番登台同上一堂“经纬天下”思政大课,用一个个细致入微的故事,向广大师生和网友讲述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与创新纺织技艺的艰辛历程,激励大家接续奋发,走好新的长征路。

“‘丝绸之路’代表着中国古代纺织业的辉煌成就,也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探索之路。”思政课上,从中国人的纺织历史到古代丝绸之路,从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到新时代纺织技术的加速突破,徐卫林深入浅出的讲述,让我国的纺织历史、现代产业发展、新兴技术研究活灵活现呈现在大家脑海中。

徐卫林长期从事先进纺纱技术与纺织品领域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重要奖项。在武汉纺织大学,和徐卫林一样,一代代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致力于我国纺织材料和技术突破,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武汉纺织大学教授王栋毅然放弃外国丰厚待遇,选择回到学校,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仅30岁出头的科研团队,用17年时间攻克材料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啃下了一块“硬骨头”,跑出了纺织科技创新的“加速度”。

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号着陆器外侧的一个装置自动弹开,惊艳地向世人展示出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这块‘月面国旗’,正是由武汉纺织大学的科研人员历时8年,经过无数次试验和材料攻关后研制而来,使得在环境极端不稳定的太空中,依旧能够保持五星红旗的鲜艳色彩。”徐卫林说,这面国旗彰显着中国纺织的力量,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艰苦创新,也凝结着一代代纺织人的智慧。

这堂思政课上,陶辉从“服装与文化”着手,深入讲述了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当代价值;夏治刚则从科技创新的角度,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国产智能纺纱成套装备研制的艰辛历程。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升“大思政课”教学质量是发挥铸魂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同上一堂“经纬天下”思政大课在人民网+客户端一经播出,立即引起湖北省内高校、中小学师生强烈反响。

湖北工程学院各院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同上“经纬天下”思政大课,热议“扎根中国、胸怀天下、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创新精神。该校建筑学院陈欣怡同学说:“我们大学生更应该稳扎稳打地学习专业知识,踊跃参与社会实践,做有家国情怀,有探索精神,有创新能力的新青年。”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这堂课对于我之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深受启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马院教师苏莎表示,未来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争取为党和国家培育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华容小学六(2)班陈思雅同学说:“作为一名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会要求自己打好基础,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据悉,为助力湖北“大思政课”改革创新,人民网今年还将联合省内多所高校,推出同上一堂“大思政课”系列产品,共同构建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的“大思政课”教学与传播体系。

(责编:王郭骥、周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