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行进中国”调研行

追“新”者|给机器狗装“鼻子”

人民网记者周雯、郭婷婷、王郭骥
2024年06月15日08:31 |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小字号

如何让机器狗“长”出灵敏的嗅觉?

这是光谷实验室的易飞团队一直在研究攻克的难题。

“高性能气体传感器在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有着迫切需求。”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导,易飞目前是光谷实验室全时项目负责人。

从学校到新型研发机构,从高校课题组到创新合伙人,在易飞看来,现在自己更像一个为“光子鼻”“带货”的人。

何为“光子鼻”?易飞解释,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项目团队通过研究光学气体传感,突破了空间受限微环境中的低浓度复杂成分气体检测技术。

实验室里,易飞拿出了一个拇指大小的传感器,向记者介绍说,“目前正在和杭州一家生产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对接,装上我们自主研发的‘光子鼻’,可以为机器狗打通嗅觉通道,探索更多应用场景。”

技术创新从0到1,易飞团队在学校用了10多年;成果转化从1到10,易飞将其比喻为“死亡峡谷”,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更不擅长。

光谷实验室的成立,让高校科研团队的老师有了更多选择。“高校科研项目在原始创新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而光谷实验室则为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易飞说,通过人才、资金、政策引导以及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的支持,光谷实验室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正是填补了这一“死亡峡谷”,为高校科研成果的跨越和落地转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我们团队在光学气体传感领域深耕多年,完整掌握全链条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在湖北实验室科技成果推介融资路演活动上,易飞现场推介了“智能光电气体传感微系统”项目。路演活动结束后,他骑上自行车,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实验室。

曾经难以“走出”实验室的原始成果,如今在应用上有了更多可能。 

(责编:肖璐欣、张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