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湖北天门:“服二代”回流 产业发展进入“黄金期”

2024年06月27日17:00 |
小字号

湖北省天门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加快形成中等城市规模,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江汉平原明珠城市,深入实施10万农村人口进城、10万学生进城、10万产业工人进城“三个十万工程”。

以“三个十万工程”为引领,天门巩固提升综合性民生支持政策,全力推进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针对农村人口、学生、产业工人的实际需求,该市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快中心城区人口增长步伐,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完善城市功能、激发城市活力。

2021年,70亿元;2022年,200亿元;2023年,400亿元。3年时间,天门服装电商交易额不断跃上新高度。

随着越来越多“服二代”回流,天门纺织服装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数千家纺织服装经营主体带动返乡就业超7万人。

但最近,不少服装企业老板遇到招工困难的“幸福烦恼”。“我们开出的工价,不比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少,奈何还是招不满工人,拿到的订单根本做不完。”

连日来,笔者进园区、问企业、访工人,感受天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新动向。

工价比肩广州 车工平均月薪超过1.2万元

5月20日清晨,马云姣简单收拾后,将孙子送到学校,再赶往3公里外的隆腾服饰厂上班。此时已到8点,案台上堆积的成衣,正等着她处理。

58岁的马云姣是天门横林人,去年9月来到服装厂剪线头,“我一天工作10个小时,每周休息1天,月工资4000多元。”

“儿子儿媳在外打拼,孙子读初三,我的首要任务是陪读,上班只是‘副业’。”说话间,马云姣快速翻出线头,麻利地剪掉。

“剪剪线头打打包,月薪轻松四五千。”隆腾服饰厂厂长罗磊介绍,剪线头、打包等尾部处理工序对年龄要求不高,60多岁的老人也能干。

天门市委书记纪道清介绍,近年来,天门抢抓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和在外劳动力回流的机遇,打造天门服装电商城、龙腾服装小镇、白马服装原创电商基地等6个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拥有纺织服装类经营主体5000多家。

作为“中国服装电商产业示范基地”,天门倾力发展服装电商产业,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发展格局。去年,全市服装电商销售量过5亿件,交易额超400亿元,其中抖音、拼多多女装等版块交易量均位列全省首位。

服装电商产业“几何式”增长,推动销售量“翻了又翻”,拉动工人工资“涨了又涨”。2019年,李武将广州的服装生意转回天门,就是看中家乡低廉的人工成本。

“当时,天门的工价比广州便宜40%,很多同行不相信。但现在水涨船高,这里的工价几乎与广州持平,除去生活开支,拿到手的只多不少。”李武说。

从一块布到一件衣服,要经过裁片、制衣、剪线头、熨烫等工序。李武介绍,最为复杂的制衣环节工价也最高,车工平均月薪超过1.2万元,而裁工和烫工也有1万元。

遭遇缺工烦恼  期盼更多工人返乡

这几天,广州宇驰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静静有些“上火”。前不久,她调整生产结构,将30多台制衣设备运回天门,但招工情况并不理想。

“每天都在抖音、招工群发布招工信息,开的工资不比广州少,应聘者却寥寥无几。”张静静分析,春节前后是招聘的黄金期,随着大批工人离乡返岗,现在招人有些难度。

天门市起点制衣有限公司遇到了同样的烦恼。该公司在天门城区和岳口镇开设两个加工车间,配备机器180多台,岳口车间用工相对稳定,但城区车间空余50多个工位。

今年5月初,天门举办的承接广东服装产业转移工作座谈会上,一位老板直言,想把服装加工厂迁回家乡,但不好招工。

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提档升级,吸引服装企业回流很关键,如何留住、吸引更多产业工人,当地服装企业和人社部门正在全力探索。

“招不到工,我们就主动出击。”瞅准陪读妈妈群体,一音服饰厂将加工车间开到学校附近,解决她们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能方便照顾孩子,企业也能缓解急用工难题。

上个月,一音服饰厂在天门实验高中附近租下一间门面,很快招到了5名陪读妈妈。紧接着,又在天门中学、陆羽高中附近布点,开设小型加工车间。

今年“春风行动”期间,天门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73场,发送就业资讯近20万条。此外,推出“直播带岗”,让招聘求职触“屏”可及。

“我们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建立资源信息库,摸排在外人员30多万人次。通过持续努力,大大增强了在外人员对家乡纺织服装产业的了解和认同,返乡就业、返乡发展人员逐年增加。”天门市人社局局长杨圣平介绍,去年纺织服装产业工人回流2万人,今年回流人数预计超过去年。

天门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45万人。一位天门籍服装企业老板估算,仅广州市海珠区,湖北籍服装产业工人不少于20万,天门人就有8万。“工人回流,还有很大空间。”

产业聚链成群 招引外地工人底气十足

“产业增长速度太快,本地工人回流一时难以跟上,我计划从外地招人。”广州成德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毅正在谋划,准备将生产车间全部搬到天门。随之转移的,将有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

宋毅是湖南常德人,早在2020年,他就将部分生产车间转移到天门。去年,他在天门服装电商城租下4300多平方米的厂房,今年又有新动作。

“常德老家的工价低,但天门纺织服装产业配套齐全,已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各生产环节工种齐全,快递物流也更便宜。”在宋毅带动下,已有3名湖南人来天门开厂。

5月20日晚,起点数码印花厂员工白世奇下工后,给远在山西老家的妻儿打去视频电话。技校毕业后,他在广州打工10多年,今年2月经朋友引荐到天门工作。

“每天工作10个小时,月薪1.5万元,和广州一样,但在天门更有获得感。”他算了一笔账,公司免费提供食宿,这就省下了近3000元开支。

在天门起点集团,白世奇只是众多来天打工者中的一员。据统计,该集团380多名固定员工中,很多技术工人、主播、运营人员来自外省,占比超过20%。

“除了留住本地工人,招引外地人来天就业,还有巨大潜力可挖。”天门起点集团负责人、市服装电商行业协会会长费文说。

一座中部小城,为何有如此魅力?天门坚定不移壮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今年服装电商交易额预计超过500亿元。目前,已在小板和侯口片区高标准规划建设3个产业园区,建设总面积近3000亩,可有效满足服装产业发展各类需求。上个月,天门新区选址完毕,可为园区提供丰富的生活、商业配套设施。

今年,该市进一步加大支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力度,从支持品牌运用、招工用工、技能培训、返乡创业、给予物流补贴等方面,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推动产业工人回流。

“我们持之以恒提供优质服务保障,让大家在天门安心发展、舒心工作。”天门市委副书记、市长肖敏说,希望更多天门老乡回乡发展,也欢迎更多外地朋友来天门就业,共同携手建设国内领先的“中国服装电商名城”。(熊文婷)

(责编:郭婷婷、张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