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毅前行,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排头兵

近日,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荣获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殊荣。2020年9月,中南民族大学设立全国首家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2022年11月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两者合署、实体运行。
自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致力于打造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样板单位,努力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和新型高端智库”。
以情育人,培育“铸牢”高素质人才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以往大不相同。以前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现在则是学术的探索与研究,更注重理论的阐释、学理的叙事和理论的创新;更注重学术的规范、学术的话语和学术的思想;不仅要知其一,还要知其二。这就需要大家在广博的基础上,在某一领域持续深耕,不断钻研。”这是中南民大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教授崔榕在午餐会上与学生分享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心得。午餐会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的特色活动之一,在会上,教师与学生共进午餐,畅谈心声,通过轻松愉快的氛围,共同探讨学生在学术和生活中的困惑与收获,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在午餐会上,我会总结自己在学业上遇到的困难,向老师请教经验。此外,老师们还会关心我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难题,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探讨学业、生活问题,让我与老师的关系更加亲密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郭琳说道。
汇报学习体会,演唱经典诗词改编的流行歌曲,分享名家专著研读心得……为强化党建引领、搭建师生共学平台、凝聚行动共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定期举办“石榴花开·悦读青春”读书分享会。读书分享会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领学与交流相结合、重点发言与自由研讨相结合等方式,由学院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读书分享会不仅是思想碰撞、凝聚共识的平台,也是同学们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宝贵机会。希望通过‘共读、共学、共研、共讲’这种多维度的研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让学生每次活动都能有所收获和进步。”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党总支书记贺展表示。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建立健全“学院-导师-学生”三级联动机制,严格落实“导师第一责任制”,形成共同关心关爱学生成长的协作机制;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向主线聚焦,通过“支部联学”“读书会”等形式深化学习,做到有点有面、有形有感有效……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现有博士研究生29人、硕士研究生22人,2022年和2023年研究生均实现100%高质量就业。
深耕教学,打造“概论”思政金课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坚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作为立院之本,按照“政治任务、书记工程、思政金课、一流标准”的要求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自2020年11月起,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认真落实国家民委相关要求,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时间节点,组织《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讲义的编写工作,全程参与了《概论》统编教材编撰、试讲试用、示范授课、全面推广等环节。
“因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是我国第一本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教材,所以编写教材也是一个‘白手起家’的过程。从教案讲义的编写,到设计框架,组织材料,再到备课授课,都经过了反复的打磨和调整。试讲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室每周都会召开集体备课交流会,围绕各章节课件制作思路、体例结构、主要内容以及课程设计等情况,交流授课重难点,完善课件内容,教师们边上课边调整教案,不断积累经验,力求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方清云分享道。2023年底,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室荣获2024年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称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教学不仅是历史课堂,也是思政课堂,它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是历史现场与现实思政在场的交汇结合。让历史事实、考古资料等历史素材成为服务现实思政教育的佐证,能够使历史贴近学生的生活,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教授李安辉说道。为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这本“金教材”,在授课时,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积极构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思政课程教学话语体系与育人宣讲方式,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政教育相融合。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牵头拍摄授课视频,按照新出版教材及时更新完善讲义课件,加快微课、视频、题库、案例库等教学资源建设;完成26000多名在校生“概论课”教学全覆盖,面向中南地区构建概论课虚拟教研室;参加国家民委委属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骨干师资研讨班,在国家民委、教育部联合举办的培训班上为来自54所高校的干部教师授课;参与录制“道中华大讲堂·知名专家讲概论”视频……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的教研,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一直在路上。
倾心服务,彰显“四部委”基地示范作用
除了理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在铸牢宣传教育、服务决策咨询等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学校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平台,始终坚持服务党的民族工作、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中心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作为重要使命和政治责任,组建高水平铸牢宣讲团。
宣讲团成员李学保、方清云、崔榕、裴圣愚4人入选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赴全国各地多渠道、多形式、多维度开展宣讲100余场,足迹遍布祖国边疆,深入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教授段超为湖北省委统战部2024年第五期统一战线“同心大讲堂”作讲座,覆盖2万多人;裴圣愚教授受邀参加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主题团课并作《石榴籽一家亲》专题讲座,在共青团中央等多个媒体同步播出。
“这不仅是我个人学术成果的展示,也是学校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领域的一次发声。在各级各类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服务中,学院的教师们都在积极参与,一方面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另一方面对我们来说也是学习进步的过程。”裴圣愚回忆道。
此外,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积极组织干部师生结合实践实习,赴新疆、西藏、内蒙古、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提供铸牢相关资政服务;组建专业团队围绕铸牢重点工作撰写咨政报告,为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累计获省部级以上领导人批示咨政报告22件。
“我刚入职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半年多,主要是跟学院教师一起备课以及参加国家民委的教学展示活动和比赛。我们学院虽然人数不多,但师资力量很强,氛围也很好。作为一名‘新手’教师,学院给予了我很多机会,遇到困难也可以向其他教师请教,这对我来说很有帮助。”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教师刘晓雯说道。
“大学作为人类社会在‘第二个千年’意义最为重大的创造,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学术共同体,也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生命有机体。希望学生在亲身感受大学和学院格局与气象的同时,能够传承‘务实、求真、崇善、致美’的学院精神。学院也会在教书育人中为大家答疑释惑、温暖相伴。”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院长李从浩深情寄语学生。
未来,中南民大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院)将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根植于广大青年学生心中,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各族青年的人生追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张艺卓 王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