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迸发青春活力
在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上一堂沉浸式思政课、在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向祖国表个白”……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武汉市武昌区准备了丰盛红色文旅大餐,游客纷纷前来感受国庆喜庆气氛和浓烈红色氛围。
武昌区红色资源丰富,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该区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探索“红色+”旅游新业态,使红色文化更加鲜活生动,红色旅游迸发出青春活力,越来越多“90后”“00后”的年轻人爱上红色之旅。
红色旅游“火”了
10月1日上午,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已经迎来了众多游客参观。“趁着国庆长假,我们从长沙到武汉游玩,第一站就选择来这里感受红色历史。”来自长沙的两名女生参观时不断地互动交流,“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国庆期间,武昌区各红色场馆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旅游产品,创新讲述红色故事。沉浸式演出开启奇妙旅程、一同传旗为祖国庆生、拍照打卡定格美好瞬间、红巷苗苗线上讲述故事……当国庆佳节与多彩活动碰撞,武昌红巷“火出了圈”。
红巷位于武昌古城腹地,这条不足千米的小巷汇集了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展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据统计,国庆期间红巷“热力全开”,超10万人次在这里追寻伟人足迹,探访红色故事。
为深耕红色文化,武昌区还重点打造了三条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分别围绕“风华武昌·寻伟人足迹”“峥嵘武昌·忆百年初心”“英雄武昌·承红色基因”三大主题,将武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串联起来,涵盖了革命纪念馆、名人故居、爱国教育基地等13个红色地标,让游客在移步换景间,感受红色武昌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底蕴,寓教于游,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这三条红色线路包含了武昌主要红色旅游景区的精华,每个点位都尽量让游客有景可观,有物可感,有知可学。”武昌区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游客可通过重走伟人足迹,汲取榜样力量,了解武昌在中共党史上的特殊地位。
红巷里的诗词党课。受访者供图
越来越年轻化的“红色游”
红色旅游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近年来,红色旅游客群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亲子游家庭越来越多,“90后”“00后”也成为红色旅游的新生力量。
“我们从陕西过来,打卡了长江大桥、黄鹤楼几个景点之后,就带孩子参观一下红色革命旧址。”10月1日上午,在武昌红巷,来自陕西的游客周女士说,“通过红色旅游,带孩子了解红色历史,培养爱国情怀,比起书本上的文字,让孩子们亲身走入红色文化,更能让他们体会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养成奋斗精神。”
国庆期间,在武昌农讲所、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我向祖国表个白”活动打卡点备受欢迎,众多年轻人以实际行动向祖国表白。“刚刚在电影院看了《志愿军》,深受感染,马上来到红巷感受红色历史。”武汉市民李理分享了自己说走就走的“旅游”。
“作为预备党员,来到这里参观,希望能够在这里感受一下先辈曾经奋斗的那些岁月。”在中共五大会址,来自山东的大学生吴倩介绍,她计划“十一”期间参观完武汉的所有红色场馆。
实际上,与吴倩有类似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国庆长假以来,来场馆参观的年轻游客挺多,也非常有耐心聆听讲解,他们觉得能了解到不少党史知识,还会向我们提问、交流。”工作人员介绍说。
今年十一假期,在武昌红巷随处可见结伴而来的年轻人或与父母一起来的孩子,他们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回顾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国庆前夕,武汉市华城广场幼儿园师生在武昌红巷农讲所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张勤摄
“红色旅游+”释放新活力
“先辈们以坚定的信念为支撑,为了理想而不懈奋斗。我们要以先辈为榜样,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近日,“红巷苗苗”鄢若齐以《烟杆见初心》为题,化身一支旱烟杆讲述了甘祖昌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无私奉献的初心故事。
“自2016年以来,已培养了2000余名‘红巷苗苗’。”相关负责人介绍,“红巷苗苗研学营”针对青少年认知特点,今年采用看沉浸式演出、演红色情景剧、诵红色诗篇、唱红色歌谣、讲红色故事的教学方式,今年以来,武汉市多所中小学学生陆续走进武昌红巷,开启别开生面的“红色研学之旅”。
事实证明,红色文化中天然蕴含着青春的朝气与热血,有引领人生成长的积极正向的强大能量。随着体验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借助数字媒体技术,红巷推出数字博物馆、打造AR实景游戏参观项目,以内容情节重塑传统参观体验,重点,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现场体验。
国庆当天,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展了“武汉1927沉浸式思政课‘历史的回望’”活动,沉浸式演出座无虚席。“通过这次互动化、沉浸式体验,让我触摸到了有温度的革命历史。”大学生小魏说。
红色文化,可见、可触、可悟,红色故事经典流传。武昌区正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红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让“红色+”焕发“年轻力”,让“初心红”变成中国潮、时代潮。(张蕊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