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警示教育这剂“醒脑良方”

基层党小组开展“以案释纪”警示教育。陈光羲摄
警示教育,“警”的是现象和问题,“示”的是党性和品行,是一剂震慑心神的“醒脑良方”。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卷烟厂坚持将警示教育作为纪律建设的有力抓手,在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式、新路径,充分发挥出警示教育“治未病”的作用,打好廉政警示教育“组合拳”。
统筹教育资源,更“接地气”
“关键少数”前往武汉革命博物馆接受警示教育。杨明玥摄
见人见事见细节的警示教育,更有震撼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武汉卷烟厂纪委深挖警示教育资源,做实典型案例剖析,对症下药、精准滴灌,让警示教育不走过场、更接地气。
更贴近实际的警示“教案”。“全体干部职工要更加清醒认识到不良习气带来的危害之深、代价之大。”武汉卷烟厂警示教育大会上,厂纪委书记通报了厂内近期发生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以“身边事”为“教案”给大家上了一堂深刻的警示教育课程。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身边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武汉卷烟厂坚持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把纪律处分“一张纸”变成警示教育“一堂课”。着重分析不同案例之间的共性与特性,展示违纪违法人员思想根源、心态变化,增强代入感、避免“套路化”,让受教育人员感兴趣、听得懂、学得进。
更丰富多样的警示“课堂”。除传统的警示教育大会、警示教育片、提醒谈话等“固定式”教育外,武汉卷烟厂还积极将警示教育“课堂”搬到工厂之外,让职工接受更多样化的“情境式”教育。
组织干部职工前往武汉革命博物馆,深入了解党的纪律建设工作光辉历程,“沉浸式”重温红色记忆;“零距离”实地参观监狱等警示教育基地,直面从“一念之差”到“一墙之隔”的巨大反差;旁听贪污受贿、挪用资金等涉企案件庭审现场,“面对面”感受破纪破法的惨痛结局,帮助受教育职工纠正错误认知、排除思想隐患,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为日常自觉。
创新形式方法,更“有滋味”
廉洁文化宣讲《三封“家”书》。严耀威摄
在用好警示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武汉卷烟厂不断探索创新,改进警示教育方式方法,夯实警示教育成效。
“我们要常态长效构建‘亲’‘清’的合作关系,真正做到‘有交集但不能有交换,有交往但不能有交易’。”
近日,武汉卷烟厂举办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警示教育活动,来自全厂各支部(总支)的“风清”宣讲队员依次走上舞台,围绕抵制“酒赌毒黄”等不良习气、“清流”廉洁文化等主题,展示了《与供应商既要“亲”更要“清”》《三封“家”书》等8组观点鲜明、亮点突出的宣讲作品。
“这次宣讲会不仅形式上新颖,内容也很深刻,原来违纪违法行为离我们普通职工也这么近,我一定要引以为戒。”不少线上观看宣讲会直播的一线职工都纷纷表示深受警醒和启迪。
“风清”宣讲队改变以往教育对象集中在党员干部、关键岗位人员等群体范围的情况,通过“集中讲+巡回讲”的方式,结合“现场宣讲+线上直播”的形式,实现宣讲作品厂内职工全覆盖,并辐射至公司总部近10个党支部,在工厂内外引起热烈反响,真正让受教育职工产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不断增强警示教育的生动性、实效性。
融合廉洁文化,更“入人心”
开展“纪律绷紧弦 文化润心田”主题活动。别曼霓摄
武汉卷烟厂充分发挥廉洁文化润心启智的作用,把廉洁文化宣教和典型案例剖析贯通起来,正反“廉”动、标本兼治,发挥出“1+1大于2”的协同效应。通过构建融合文稿、海报、图片、视频等内容的宣传作品体系,打造“可听、可视、可感”的宣传阵地,着力实现警示教育形式多样化、效果最大化。
制作展板、海报等宣传素材,内容涵盖2024版《湖北中烟员工违法违规行为处分规定》、行业内外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公司“清流”廉洁文化理念等,利用企业微信、电子屏、党建园地等媒介,在车间现场、办公区域等地进行投放,让警示教育“微课堂”随处可见,廉洁文化“小作品”遍地生花。
创建“纪律绷紧弦 文化润心田”纪律专刊,设立“守初心”“重诚心”“铸匠心”“立正心”4个专题,总结警示教育及廉洁文化建设好经验、好做法,灵活运用融媒矩阵,进一步丰富形式、拓展载体,让纪律规矩意识深入人心。
建立“三封家书”廉洁文化品牌,并以此为主题创作宣讲作品,讲好武烟人身边的“清流”廉洁故事。自制《三封家书》廉洁文化融媒片,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内网视频专区和省内各单位展播,不断增强廉洁文化品牌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
武汉卷烟厂将持续用好警示教育这剂“醒脑良方”,不断完善警示教育机制,使警示教育成效常态化、长效化,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推动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陶雨枫、姚丛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