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守护生物多样之美(人民时评)

常 钦
2024年12月24日08: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建立政府主导、企业积极行动、公众广泛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效机制,是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新引入的蜡梅悄然绽放,满足参观者冬季赏花需求;良好的湿地生态,为越冬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繁殖环境;科普馆以“植物与人类生活”为线索,多角度展示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即将迎来3周岁生日的国家植物园,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打卡。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逐步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努力建设美丽山川。”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相继设立,成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基地和科普阵地,标志着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对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游览植物园最朴素的需求,是体验自然之美。然而,国家植物园体系的作用,不仅在于呈现自然,更在于守护物种。我国是野生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约1200种。通过专类园、标本馆、种质资源库、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对植物类群进行系统收集、完整保护、高水平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有助于保护珍稀物种、守护生态安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前,仅国家植物园迁地保育活体植物就多达1.75万种。

  保护生物多样性,打造种质资源库是关键。以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项目为例,科技工作者先后对12个省市开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收集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包括黄檗、野大豆、紫椴、丁香叶忍冬等珍稀濒危植物。一个物种可以影响国家经济,一粒种子可以造福苍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是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构成主体,把优良的植物基因保存下来、传承下去,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将“全民行动”作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行动之一。建立政府主导、企业积极行动、公众广泛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效机制,是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来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每个人都作出应有贡献。

  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的“绿色网红”,越来越多的植物园成为城乡一体、全民共享的自然教育基地,激发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责任感。自2023年开讲以来,国家植物园累计推出60场《万物共生大讲堂》,以“讲好中国植物故事,传播生物多样之美”为宗旨,邀请专家学者深入浅出地阐述科学知识、经典学说、重大发现。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传播至千家万户,提升全民生物多样性素养,必能推动全民保护行动取得更大进展。

  从全球来看,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自然不能等,人类更不能等。我国作为最早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国家植物园体系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一道,通过有机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正显著增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助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

  生态兴则文明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在中华大地徐徐铺展,必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共建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24日 05 版)

(责编:周雯、张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提质扩容,夯实民生保障力(大家谈·向着教育强国奋进④)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