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三维进路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仅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应有之义,更是为激发中华民族创新活力,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需要在认同度上“聚共识 ”、践行力上“下功夫”、实效性上“见真章”,构建出青年大学生内生于心、外践于行的价值信仰,自觉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同度上“聚共识”
深刻理解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核心要义。理想信念是青年对未来社会蓝图的自觉认同和执著追求,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开关”,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培养青年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然选择,是抓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客观要求。作为社会上最有追求、最有朝气、最有活力的群体,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其立德修身、立志成为社会主义有用人才的精神导向。
深刻把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时代规律。理想信念教育既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随意自发,是在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互动中产生。数字化、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深刻影响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社交方式和思考方式,多元信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挑战,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从应然到必然。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必须紧扣时代发展脉搏,让党的先进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成为源头活水,用主流价值持续滴灌青年学生,帮助他们在多元价值中找准定位,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践行力上“齐上阵”
抓牢课程育人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抓牢课堂的导向功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相统一,将家国情怀、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价值元素,以及国家战略、行业动态、前沿成果等环境要素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将科技创新作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引擎,激活学生成长动力。开展好“第二课堂”,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红色研学、社会实践和党团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深入了解党的奋斗历史,切身感受祖国发展成就,使得信念的根基愈发牢固,立志做奉献社会的有用人才。
守好网络育人主阵地。网络关就是时代关,赢得互联网才能赢得青年。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形成意义重大。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需要数质技术赋能,打造“会说话”的融媒体平台,制作“活生生”的案例素材,使理想信念教育话语贴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贴近学习生活需求、贴近青年喜闻乐见的日常。注重认知传导、价值引导、情感疏导和成长指导联动叙事,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入细入微、入情入理。
开辟沉浸式育人全场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使命。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特色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统筹课下、线下等不同场域,将理想信念教育从主渠道、主阵地延伸到生活社区,通过朋辈互助、师生融乐、党团建设等活动,拓展出全方位一体化的校园理想信念教育场域。
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效性上“见真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如山。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建设,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校园思想沃土里最鲜亮的旗帜,指引青年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诱惑利益面前立场坚定。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和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践行奉献精神,踊跃参与学术研究,探索真理之路,清晰地锚定人生航向,让个人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事业同向同行,以所学和所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如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如铁,不仅撑起青年学生的精神脊梁,更加激励他们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国之脊梁。理想信念教育课堂化、日常化、生活化和制度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仅在思想中,更加体现在行动中。在科研竞技的赛场上,当创新思维与坚定信念碰撞,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为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用科技创新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层实践服务活动,他们将知识与热情播撒,助力乡村振兴与社区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大学生们自信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魅力与价值。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如磐。民族复兴是一个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既是物质的复兴,也是精神的复兴,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发展动力和精神动力。通过经常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民族价值、社会价值加持青年学生的个人价值,激发他们奋发有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通过经常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育始终,为学生塑造高尚道德品格提供养分,使他们传承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价值,发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时代价值,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作者:任丹,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书记;郭强,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