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追忆黄旭华院士:深潜无声,力量无穷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这一消息传来,让无数人为之悲痛。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生前的同事,更是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之中。
黄旭华院士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核潜艇事业,为我国核潜艇的从无到有、跨越发展探索赶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黄老比我们大十七八岁,刚进所时觉得他很成熟老练。”83岁的退休职工黄忠宝还记得初见黄旭华的样子。1965年七一九所成立之际,黄忠宝正值青春年华。从那时起,黄旭华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就深深感染了他。
黄忠宝展示在试验场上和黄旭华的合影。人民网记者 张沛摄
“当时生活很苦难,是现在想象不到的。一个月三两油、半斤肉、两斤大米,其他都是粗粮。”黄忠宝回忆道,包括黄旭华在内,很多人都是两地分居。“大家的选择很好理解,就是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
为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黄旭华和团队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使我国核潜艇事业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黄旭华还亲自参与极限深潜试验,成为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极限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这也正是黄老无畏担当的体现。”黄忠宝说。
“黄旭华总是那么平易近人。”退休职工刘润林感慨道。
2月7日上午,得知黄旭华逝世的消息后,刘润林的老伴就找出了她和黄院士在核潜艇旁的合影。刘润林的老伴参加了核潜艇的试验队,试验完成后,大家一起照相。“黄旭华把一名炊事员也叫来了,就是我老伴!”刘润林激动地说。
刘润林展示和黄旭华一起参加迎春同乐会的照片。人民网记者 张沛摄
1986年春节前,作为当时的办公室主任,刘润林怀着忐忑的心情,把所里的领导和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召集在一起,组织了一场迎春同乐会。
“当时心里还在打鼓,不知道能不能把这个事办好。没想到,黄所长不仅讲话鼓励我们,还拿出口琴进行了独奏,我们大家都很高兴。”刘润林说道。
“2022年8月,我和黄旭华院士在院子里聊天时,讨论的还是未来中国核潜艇的发展。”谈到与黄院士最后一次见面的场景,退休职工曹志荣仍记忆犹新。
曹志荣展示和黄旭华生前合影。人民网记者 张沛摄
和黄旭华共事58年,曹志荣与黄旭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什么是事业、什么是职业?二者只差一个字,事业是一生追求,永不后悔;职业是8小时外可以休息,可以请假。”这是黄旭华生前最让曹志荣感动的一句话。
曹志荣说,他20多岁刚进所里上第一堂课,黄旭华就教他们要把肉体、灵魂和核潜艇融合在一起。“黄老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他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曹志荣回忆起,作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不允许任何微小的错误发生。“黄老对我们说:第一,对祖国负责。第二,对艇员负责。第三,对自己忠诚的事业负责。”
让曹志荣感到欣慰的是,如今,中国核潜艇研制事业蓬勃发展,也有很多接班人。“我们中国有底气,什么都不怕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