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学院五对伉俪携手科研谱佳话

在湖北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活跃着这样五对伉俪,他们在科研、教学与管理的沃土里共同绽放。他们既是学术征程上志同道合的伙伴,亦是人生漫旅中相濡以沫的知己。他们的故事,恰似一幅科研与家庭交织的绚丽画卷,是理工科人独有的知识与生活的浪漫交响。
彭祺和屠礼芬夫妇的跨界融合。“我们是心有灵犀的队友。”屠礼芬笑着说。彭祺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他曾深度参与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智能视觉检测技术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宝藏”经验。“她犹如算法领域的大师,而我则擅长系统搭建。”彭祺眼中满是欣赏。他们一同奔赴武汉农场,深入调研,携手开发农产品溯源与授权系统,如同为农业生产装上了人工智能的“智慧翅膀”。
江泽方和靖晶夫妇的双向奔赴。“生活需要彼此温暖的陪伴与支撑。”靖晶眼中满是爱意。江泽方长期专注于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研究。他曾参与科技部中匈双边合作项目,在高能重离子对撞中的量子电动力学及流体力学模型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而靖晶作为实验教学管理负责人,如同一位精细的工程师,不断优化实验课程,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当他全身心投入科研时,我会默默帮他查阅资料;当我忙于实验室工作时,他总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科研已然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方天红和陈知红夫妇并肩同行。“我们相识于科研的奇妙缘分,相知于教学的辛勤耕耘,相守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是方天红和陈知红对彼此关系的深情诠释。方天红在信号与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领域辛勤探索,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而陈知红副教授在量子点的非线性光学领域同样成绩斐然,主持湖北省教育厅及校级科研项目。他们的学术合作,不仅是智慧的交融与启发,更是情感的相互慰藉与滋养,二人携手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行。
黄金搭档丁林杰和钟园夫妇。“一人专注于教学的精雕细琢,一人深耕于管理的统筹协调,看似各自忙碌,实则相互成就。”钟园话语中满是对这份默契的自豪。丁林杰长期从事低维量子体系、有机磁及有机多铁的量子磁性、磁电耦合机制研究。他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10余项。钟园作为学院教学秘书,负责学院的教学运行管理。“有时候,我在课堂上遇到教学难点,她能从管理的视角给出独到建议;她在课程安排上遇到困扰,我也能从教师的角度帮她理清思路。”夫妻二人相互扶持,为学院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慧。
和谐共生的何武光和魏慧丽夫妇。“他在实验室为科研挥洒汗水,我在家里陪孩子做有趣的物理小实验,我们的生活虽忙碌却充满了别样的乐趣。”魏慧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何武光博士长期从事光电对抗、大气光学研究。他主持湖北省教育厅指导性项目,并参与国家863课题、国防预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魏慧丽讲师专注大学物理及实验教学,在强短脉冲激光烧蚀金属靶材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今,他们的科研工作稳步推进,课堂教学不断优化升级,孩子也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五对伉俪,在实验室里并肩作战,探索科学的无尽奥秘;在课堂上倾囊相授,培育祖国的栋梁之才;在生活中相互依偎,演绎着相濡以沫的浪漫诗篇。他们的故事,是科研道路上坚定不移的携手同行,是教学改革中默契无间的协作共进,更是生活点滴里温暖人心的守护相伴。科研之路或许充满挑战与艰辛,但他们坚信,真正的幸福,是能与挚爱之人共享科研的高光时刻,也能在实验失败的深夜彼此慰藉。
湖北工程学院致力于为优秀人才搭建良好的学术平台,营造优越的成长环境。而这五对伉俪的精彩故事,正是这一优良学术氛围的生动写照。他们的科研之路仍在不断延展,育人初心依旧炽热如阳。他们将继续用知识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以无畏的探索拓宽科学的边界,在教学、科研与家庭的广阔舞台上,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未来。(雷振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