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岸区法院:“法院+工会”巧解劳资纠纷连环扣

“巡回审判开到家门口,法官和工会的调解员一起帮我们算清了‘法律账’‘经济账’,一次调解,三个案子都解决了!”
近日,在武汉市江岸区矛调中心,保安老李和保安公司同时签下撤诉申请书。这场横跨仲裁、一审、二审三个程序的劳动争议,仅用3个小时,不仅化解了双方一起正在一审的案件,还同步解决了处于仲裁阶段和二审阶段的两起关联纠纷,实现了“一案解三结”的高效解纷效果。
一场纠纷引发“三起案件”
“当时公司只给我发了一万多的社保补贴,现在这些都要讨回去,哪有这个道理?”保安老李攥着仲裁裁决书的手微微发抖。
去年7月,老李与保安公司的劳动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因公司未足额支付加班费等,老李先后三次,分别就加班工资、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和社保损失提起劳动仲裁,但双方都认为仲裁结果与自己诉求差距较大。
随后,老李和保安公司互为原被告向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不服社保损失和经济补偿金的认定,老李则主张加班费差额等诉求未获全额支持。
三起案件分别在仲裁、一审、二审程序展开“拉锯战”,双方矛盾升级,案件陷入“僵局”。
岸北法庭法官鲁金顺陷入沉思,这三个案件虽分处不同程序,但争议焦点高度关联,关系劳动关系是否成立、社保补贴性质如何认定、加班费计算基数如何确定。
“就像一串连环扣,若按常规程序逐一审理,双方都可能‘疲惫不堪’,必须抽丝剥茧找到突破口,想个法子一揽子解决!”
一揽子调解,“三案”同步化解
为实质性化解纠纷,鲁金顺立即启动“法院+工会”联动调解机制,联系工会共同开展“一揽子调解”工作。
“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保、足额支付加班工资是企业的法定义务。您看,在这个类似的示范判例中,企业就因未规范用工承担了相应的赔偿责任。”
调解现场,鲁金顺将法律规定及三份类案判决放到企业方代表面前,“分开打官司,不仅可能耗时较长,还可能触发更多关联纠纷,不利于企业正常经营。”
“提起加班费补偿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也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现在对方愿意最大程度上支付相应的款项……您考虑一下?”工会调解员对老李轻声劝解。
在鲁金顺和工会调解员“双管齐下”的调解沟通后,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保安公司一次性向老李支付共计14000元,双方当场签署了一份调解书并提交了两份撤诉申请。
机制创新:化解劳动争议有“新招”
“上周协议约定的款项已经到账了,不用跑三个程序、不用等,这回是实实在在的安心!”鲁金顺致电回访时,老李在电话里连声道谢。
为巩固矛盾纠纷调解成果,岸北法庭建立调解案件90天跟踪回访制度,通过“前端化解—中端确认—后端保障”,形成“预防—调解—履行”的全周期司法服务闭环。
同时,岸北法庭自2021年开展专业化审判以来,即逐步完善了“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解纷体系,依托区矛调中心平台力量,实现了程序贯通、效力覆盖、成本降低三重突破,一方面帮助劳动者快速兑现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帮助企业降低诉讼成本,提升解纷质效。
解纷体系建立以来,已成功调解劳动争议案件400余件,平均解纷周期下降至50余天,带动辖区涉企劳动争议衍生诉讼下降10.4%,为市场主体纾困减负,走出了一条既有司法力度、又有民生温度的多元解纷新路径。(姜泰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