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业”问策 据“财”施策 武汉卷烟厂构建降本增效长效生态

武汉卷烟厂业财融合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降本增效效果 。
2025年全国烟草财务工作会上,财务管理理念、组织、机制与手段的“四大变革”,对行业财务管理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卷烟厂顺应新规律、新形势、新实践,积极向“业”问策、据“财”施策,通过明确一个目标、健全一套机制、形成一股合力,探索出一条“业财深度融合、降本增效可持续”的实践新路径。
明确一个目标,从“成本记录者”到“价值发现者”
“原因说得清、依据站得住,弄清楚什么是必要投入,什么是无效消耗,降本增效才有意义。”自2025年起,武汉卷烟厂将财务管理目标从“成本管控”升级为“价值创造”,聚焦业务流程核心环节,重塑资源配置逻辑,突出“聚”与“共”。
以业务流程的核心环节和关键成本要素为切入点,聚焦“原因说得清”,深入分析成本背后的业务活动,开展多部门讨论,印证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勾稽关系。
共商“必要投入和无效消耗”,精准找出不必要的支出以及隐性成本,达到制造成本与生产效益最佳平衡,更好地对症下药。
明确以投入产出比、投资回报率等价值评价指标对资源进行排列,优先保障高价值项目,削减低效能支出,兼顾长短期利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过去成本核算只问‘花了多少钱’,现在更要回答‘为什么花、花得值不值’。”财务管理科副科长易雪娟说。通过“业务动因-资源消耗-价值产出”三维建立分析方式的建立,有效实现了生产效益与成本管控的动态平衡。
健全一套机制,从“事后纠错者”到“前瞻设计者”
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开展业财协同推进会。
“财务术语不再是‘天书’了!”设备工程科科长余震安在业财协同会上感慨,以前总感觉降本增效是财务的事,现在企业打破部门壁垒,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让非专业人员也能弄懂“价值链”“作业成本”“可变成本”等财务名词,合作起来顺畅多了。
关口前移,细化生产成本关键控制节点,对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卷烟厂财务部门在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工艺管理、设备运行、人员状态、物流仓储等方面,与业务部门紧密合作,协同设计各条线降本增效具体施行方案,打破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零和博弈”,确保策略与实际执行的无缝对接。
通过各部门对降本增效阶段性成果的反馈,武汉卷烟厂通过不断迭代优化降本增效方案,形成“干中学”的良性循环。建立监控机制持续跟踪降本增效效果,定期评估降本增效措施的实际成效,及时根据变化调整策略。
同时,工厂还持续深化“事前防控为主、事中监控为重、事后分析为辅”的预防性成本管控机制,从成本产生的根本源头、价值提升的有效举措等方面挖掘潜力,明确生产价值链中的每一个成本管控节点,细化工作目标,最大限度消除非必要成本。
形成一股合力,从“业财管控者”到“深度融合者”
“业财融合不是财务单方面‘贴标签’,而是双向奔赴的价值共创。”武汉卷烟厂主要负责人戚新平强调,财务工作要打破传统业财融合的单向传导模式,形成业务与财务、业务与业务的双向价值循环。
比如工程项目、设备采购工作,因建设周期长、涉及部门多,常陷入“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困局——项目建设部门以阶段性工作为主,难以周全考虑项目正式运营后使用及维护部门的工作和成本,导致“前期省钱、后期费钱”的短视决策时有发生。
为此,工厂以“关注什么-怎样关注-反馈协同-持续完善”为逻辑主线,构建“战略-执行-反馈”管理闭环。立项阶段,涵盖财务部门、计划部门、经营部门、后期维保部门共同开展成本动因分析,将设备能耗、维保周期等隐性成本纳入可行性模型;运营阶段,各生产车间、工程使用部门依托前期提供的动态成本数据,结合实际建立相应预警机制,盘活资产利用效率;维保阶段,由于后勤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充分参与项目的前期及经营期,极大地化解了跨期衔接不畅,提高了因考虑不足造成的成本浪费。
随着提质增效降本效果不断显现,从方案的前瞻设计到实际执行、再到不断迭代优化的工作机制,正向工厂生产全链条延伸。
“财务管理转型永远在路上。”武汉卷烟厂表示,降本增效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长期性工程。接下来,工厂将持续增强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实际行动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图/文 王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聚焦三个关键问题 面向全省高校师生大规模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创新创业
- 4月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在武汉市调研高校师生创业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湖北教育科技人才优势,聚焦“有人创业、有钱创业、有平台支撑创业”三个关键问题,面向全省高校师生大规模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创新创业,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李殿勋来到武汉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察看师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与创业团队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创业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强调要坚持开放协同创新,依靠科技金融创新有效解决创投资本来源,依靠“政校企”合作更好解决孵化功能支撑,特别要注重协同搭建研发共享平台,为师生创业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样品试制、技术认证、检验检测等共享服务,努力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