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帮扶“绿叶子”打开“致富门”

2025年04月18日15:52 |
小字号

国烟帮扶下的肖家边村焕然一新。陈绍锋摄

国烟帮扶下的肖家边村焕然一新。陈绍锋摄

春播种,夏长赢;秋收获,冬归仓。在湖北省竹溪县山区,千亩烟田顺着山势层叠铺展,宛如写在大地上的诗行,书写着烟农们播种希望与收获的梦想,也写下了百姓增收致富的故事。

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帮扶下,该县种好“绿色生态叶”,用绿色希望绘就金色“丰”景,助力乡村振兴,让竹溪烟叶熠熠生辉。如今的竹溪县,村庄旧貌换新颜,产业蓬勃发展,百姓生活美满幸福,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种植“黄金叶” 铺就“甜蜜路”

王美辉发展烟田套养蜜蜂的复合产业模式。陈绍锋摄

王美辉发展烟田套养蜜蜂的复合产业模式。陈绍锋摄

春耕正当时。在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阳光铺洒在烟田上,烟农们早已忙碌起来,穿梭于田间地头,开展起垄覆膜作业,机器的轰鸣声、人群的欢笑声组成了一组动人的交响乐。

“采用新技术后,收成翻了两番,每到农忙时,乡亲们都忙不赢嘞。”田地里,因种植烟叶发家致富的坝溪河村村民王美辉笑着给大家介绍收成,闲谈间,他又采摘了一大捧金黄的烟叶。2005年,坝溪河村开始试种烤烟,王美辉成为吃“螃蟹”的第一人。

“刚开始种植的时候,整个村就我一家,很少有人懂这项技术,收成也不太好,投资大,回报少,曾经几次想过放弃。”回忆起刚开始创业的艰难,王美辉感叹不已。

转折发生在2018年。当时,国家烟草专卖局开始帮扶坝溪河村,向村民传授先进的烟叶种植和烘烤技术,定期邀请专家授课,讲解烟叶种植的技巧,并针对种植户相关问题进行答疑。

王美辉很珍惜这次宝贵的机会,一有空闲,就和专家交流经验方法,如遇资金问题,就请求国家烟草专卖局提供资金支持。很快,王美辉夫妇从烤烟种植“小白”变成了“行家”。如今,烤烟种植成为王美辉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通过种植烤烟,他成了坝溪河村的“有钱人”,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为充分利用烟叶产业资源优势,当地政府将坝溪河村纳入烟区综合体试点建设区。2019年开始,国家烟草专卖局动员种烟户发展“以烟为主、多业融合”的产业模式。王美辉积极参与其中,在合作社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指导下,他开始尝试烟田套养蜜蜂的复合发展模式,养殖规模从最初的30箱很快就发展到70多箱,又扩大到了150多箱,当年就销售蜂蜜1100多斤,收入7万多元。

在王美辉的带动下,坝溪河村越来越多的人尝试“烟叶种植+蜜蜂养殖”的复合产业模式,实现了增收致富,过上了“甜美”生活。

发展“特”产业 盘活“全链条”

竹溪县丰溪镇烟区烟农开展起垄覆膜作业。魏强摄 竹溪县丰溪镇烟区烟农开展起垄覆膜作业。魏强摄

竹溪县丰溪镇烟区烟农开展起垄覆膜作业。魏强摄

产业帮扶是巩固脱贫攻坚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长远之计。

竹溪县是贺龙领导革命军队曾经集结驻扎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行走在山色青翠的龙坝镇肖家边电影小村,一条条道路平整宽阔、一幢幢民居鳞次栉比、一片片大棚生机盎然……乡村版“环球影城”应运而生。

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帮扶地区特色资源优势,不断延伸完善产业链,以特色产业促绿色发展,带领村民奔向美好生活。

肖家边村是电影《草原枪声》编剧沈凯故居所在地。上世纪50年代,沈凯(本名戴书训)从戴家大院出发,奔赴偏远艰苦的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工作,写下《古玛河春晓》等小说,他负责编剧的《草原枪声》《伞花》《边疆海燕》等电影也曾风靡全国。

依托这一文化资源,国家烟草专卖局建设性地提出电影小村的建设方案,结合当地农耕文化,另外还规划了水美乡村旅游胜地、生态宜居特色民宿、绿色农业特色种植等方向。

2023年6月,肖家边电影小村正式运营,农产品展销中心、群众议事厅、百年文化古宅修缮、乡村振兴培训中心等建设项目为电影小村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200亩食用菌产业、50亩果树采摘地、新建的农家乐和20余户民宿让电影小村文旅业态更加丰富。

夜幕降临,电影小村别有一番韵味。游客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狂欢,在这里感受红色文化、体验电影魅力、领略美丽乡村。

此外,国家烟草专卖局带领该村探索建立“村级运营管理+”运营模式,把村集体资产、扶贫资产、山场资源等纳入村级运营管理公司进行统一运营。

在房屋改造和庭院环境整治中,国家烟草专卖局和村“两委”带领村民将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和农家乐,建设了戴家大院研学基地、乡村特色农家乐、古色古香民宿等项目,以增加村民经营性收入。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

此外,村里还动员村民把闲置砖瓦、砂石、石磨、坛坛罐罐等“边角料”利用起来,装扮游步道和庭院,留住乡愁的同时,也扮靓了乡村,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乡村体验。

据了解,国家烟草专卖局在肖家边村建设中累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村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1100多人次,有效带动了县域乡村旅游业发展。

织密两张“网” 福润“万家田”

竹溪县鸳鸯池水库的建成,既解决了群众的生活和灌溉用水问题,又带动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师立林摄

竹溪县鸳鸯池水既解决了群众的生活和灌溉用水问题,又带动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师立林摄

水润百业,水美乡村,一张水网利民生。自2002年开展定点帮扶以来,国家烟草专卖局致力于推进竹溪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变工程蓝图为基建样板、乡村美景,全方位改善农村发展条件,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竹溪县有这样一座水库,平静的水面澄澈清明,犹如一面碧玉的镜子,将广袤天空和巍巍山野都映照其中,微风徐来,涟漪阵阵……这里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倾力打造的鸳鸯池水库,总投资8188.07万元,库容1111万立方米。2021年,水库建成后,不仅解决了水坪镇和龙坝镇近130户500人的生活用水问题,还能同时满足城关镇、水坪镇1.68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依托水库建设,下游的洛家河村已种植烟叶500亩,有效带动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有了稳定的灌溉用水,当地的农业特色产业潜力得到充分激活,水果、蔬菜、茶叶和猪牛羊养殖产业蓬勃发展。 为推动农产品销售,国家烟草专卖局适时启动了农产品销售网络建设,让农特产品通过网络直通消费者。

在线下,依托竹溪卷烟零售店,国家烟草专卖局也在创新探索“一店多能”综合服务体建设,通过分散在乡村的各种零售店,将多种公共服务辐射到乡村。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烟草专卖局尝试提升超市的便民功能和增收渠道,与物流、通信、金融、村“两委”等相关单位共商共建,赋予超市公益为民、诚信互助利民、金融惠民、快递便民、农技裕民、土特产展销助民等N项便民功能,形成“6+N知音便民”格局,这不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为当地的一些小店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的小店现在发展得这么好,离不开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帮助,他们不仅为我配置了地柜、背柜、云POS双屏机、知音小管家经营助手等,还引进了银行、邮政快递等基础公共服务,让周边村民可以便捷地享受到多种便民服务。”肖家边村知音便民店店长代敬波表示,自己的店面虽小,但功能齐备,村民的一些基本需求,如取钱、取快递、缴话费等,以前都需要打车到镇上才能解决,现如今在他的店里就可以完成,甚至农产品也可以放在店里代销。

代敬波介绍,仅凭为村民提供各项服务所收取的佣金,他的小店每月就能额外增收2000多元。 截至目前,全县建成超市37家,建成“6+N”服务综合体135个。这些综合体发挥了农村示范零售终端功能,助力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服务农村市场。

23年间,国家烟草专卖局将帮扶的足迹留在了竹溪县的山水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将继续与竹溪县携手共进,砥砺前行,持续推进烟叶基础设施综合利用与产业帮扶创新有机结合,推动国烟帮扶迈上新台阶,实现新成效。(桑运良、王远林)

(责编:郭婷婷、周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