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构建“立体防护网+分级防护”模式  为城市动脉“筑巢”

2025年04月20日10:29 |
小字号

4月19日,在武汉舵落口22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电缆盘在全自动电缆展放装置的助力下正缓缓转动,黑色的电缆被匀速传输到一个个电动导轮上,在隧道中平稳向前,该工程进入最后电缆敷设攻坚期。

该公司采用全新高压电缆工法,配合全自动电缆展放装置进行电缆敷设工作

该公司采用全新高压电缆工法,配合全自动电缆展放装置进行电缆敷设工作

“施工中将地下水位、气体含量、建筑沉降等实时监测技术应用于顶管井主体及顶管施工中,作业效率提升30%。”国网湖北送变电公司施工项目部总工昌思远说。

前期在地下19米深处施工,分层开挖如何保基坑稳定、浇筑施工需防混凝土滑模、施工场地受限传统顶管工艺难实施等难题困扰着工人,该公司项目部分解施工流程,创新采用挤压式人工顶管工艺穿透致密土层,在变电站下方构筑起双层顶管隧道结构,通过地下水位监测系统与智能抽排设备联动,形成全天候“立体防护网”。同时,配备气体循环装置,施工全程布设高精度监测点,实时跟踪周边建筑沉降数据,动态优化掘进参数,确保地下作业“零风险”。

“新老隧道间横亘着0.5米厚混凝土隔墙,墙后不足10公分处,还有三条220千伏带电电缆。既要破除隔墙屏障实现隧道贯通,又需确保带电运行的电缆毫发无损。打通新建电缆隧道与老隧道衔接点是工程‘闯关之战’。”昌思远介绍道。

该公司对带电电缆整体平移进新建电缆保护沟,建立物理隔离区,采取铺设橡胶垫、填沙等措施确保移入电缆安全运行。运用水钻分层破除工艺,将混凝土墙体逐步分解为小块结构,激光定位系统实时校准轴线偏差,采用“分级防护”打通新老隧道壁垒。

工程自2024年3月开工以来,湖北送变电公司6个班组150人,在长达475米的地下通道内,采用“立体防护网+分级防护”模式 完成顶管及开挖隧道施工,为区域电网升级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服务武汉东西湖区和硚口区的核心变电站,舵落口站承担着区域电力输送的重要使命。随着商业集群加速形成与居民用电需求持续增长,原有供电设施已接近满负荷运转。通过对舵落口变电站系统化升级,全面提升该片区电网承载能力,为武汉城市发展注入强劲电力动能。(文/昌思远 陈祉薇 郭晖 图/马绪磊)

(责编:周倩文、张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