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湖北黄冈:深耕乡村振兴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2025年04月21日08:53 |
小字号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湖北省黄冈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国企责任担当,在武穴市、黄梅县等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赋能、生态治理等多维发力,打造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本,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新路径。

​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黄梅县烟草专卖局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党组统筹、驻村主责、党员帮扶”三级联动机制,选派优秀党员干部驻村帮扶,与村“两委”班子共谋发展。“刚到村里时,我们发现村民对新政策、新技术了解不多,发展意愿不强。”为此,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倾听村民需求,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共同制定《农网终端建设三年规划》《产业帮扶实施方案》等文件,确立了“城乡一体、多元融合”的发展路径。同时,烟草局组建“知音服务队”“党员突击队”,针对村民缺乏电商运营和新型种养技术的问题,开展专项培训。村里的闲置教室被改造成培训基地,理论教学与实操演练相结合,帮助村民掌握新技能。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江河村建成了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村民议事、活动的核心场所。“党员包户”机制让每户村民都有对接的党员干部,确保问题及时解决、政策。

基础先行: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实的话语,在武穴市石牛村得到了生动诠释。2015年,武穴市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初到石牛村时,村里仅有一条泥泞不堪的土路,雨天积水严重,村民出行困难,农产品运输更是阻碍重重。“那时候,孩子们上学要踩着泥巴路走,下雨天连摩托车都骑不了,只能步行。”村民李大爷回忆道。面对这一困境,驻村第一书记毛永刚带领工作队迅速行动,多方协调资金,联合当地政府推进道路硬化工程。经过7年努力,一条条崭新的柏油路通到了村里的每个角落,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路通了,产业活了。如今,村里的水果、蔬菜能及时运往城里,小商品店的货物也更加丰富。78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夜晚的村庄,12座公厕和180多棵梧桐树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

​​产业造血: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

基础设施改善了,如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武穴市烟草局驻村工作队将目光投向了产业振兴。石牛村闲余劳动力较多,但缺乏稳定的就业渠道。工作队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他们积极对接企业,最终与宣宣服饰有限公司,建立“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前在家闲着没事做,现在去厂里上班,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生活有了保障。”曾经的贫困户周小妹高兴地说。如今,像她这样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的就业率显著提升,村民收入稳步增长。

油茶基地。陈海涛摄

油茶基地。陈海涛摄

在黄梅县江河村,产业振兴同样如火如荼。当地烟草局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以“一村一品”为抓手,打造“油茶种植+生态养殖+农旅融合”的特色产业链。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和产销对接,村里建成了百亩油茶基地,稻虾共作、林下土鸡养殖等特色农业也蓬勃发展。“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有了技术指导,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收入翻了一番。”村民王大哥笑着说。此外,烟草局还推动农网终端升级,将村内小卖部改造为“知音便民服务店”,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生态赋能: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村民富起来,还要让乡村美起来。黄梅县江河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过去,村民以零散种植为主,缺乏规模经营意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烟草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动员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对村庄道路进行拓宽硬化,在道路两旁种植花草树木,修建休闲广场和文化长廊。如今的江河村,白墙黛瓦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在油茶种植和生态养殖中,工作队推广绿色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实时监测,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村里还举办油菜花节、龙虾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带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从武穴到黄梅,湖北黄冈烟草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担当,将国企资源与乡村禀赋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基础夯实、产业驱动、组织引领、生态宜居”的振兴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湖北黄冈烟草系统将继续发挥示范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陈海涛、王松林)

(责编:王郭骥、周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