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以五四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徐良梅 郑丽
2025年05月04日08:01 |
小字号

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场波澜壮阔的爱国主义运动,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深刻变革,还孕育出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内容的五四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国家繁荣不懈奋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基于共同历史、文化、地域、情感、经济与政治利益的深厚纽带,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在多元一体格局下的高度认同与融合,彰显中华民族作为命运共同体,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进程中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紧密联系。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党和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任务。在此背景下,深入挖掘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将其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夯实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基础

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力量,它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最为深厚的情感根基。爱国,是五四精神的灵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本源的动力。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中,我们需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中激发的强烈爱国情感。通过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牢固树立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公民意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基础,真正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唯有每一位中华儿女心系祖国、胸怀家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才能拥有坚不可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秉持进步精神,推动共同体意识与时俱进

五四运动强调进步,倡导思想解放与社会革新,体现了对社会变革和民族振兴的强烈诉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并非静态凝固,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充满生机活力的共同体。五四运动中锐意进取的精神,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完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要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加大在民族地区的投入力度,提高整体发展水平,打破制约民族团结进步的障碍。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纳世界文明优秀成果,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开放、自信、包容的姿态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构筑共同体意识的制度保障

五四运动积极倡导民主与科学,为中华民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需以民主与科学精神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以科学精神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妥善处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确保国家统一、民族平等、社会和谐。同时,加强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增强法治观念,引导各族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社会深入人心。

激发青年力量,巩固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青年是五四运动的主体力量,五四精神彰显着青年担当。青年群体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中始终发挥着生力军作用。五四运动中,青年挺身而出,唤醒了民族的自尊与自信。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青年一代的作用。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坚定“四个自信”,增进“五个认同”,使青年一代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传播者。通过深化青年交流交往交融,促进各民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

五四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时代价值。进入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以五四精神为指引,弘扬爱国主义,践行进步理念,倡导民主科学,激发青年力量,必将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推动中华民族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光辉未来。我们应坚定信念、积极行动,将五四精神融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过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内容拓展研究”(23Z1720);中国地质大学2023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计划资助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研究”(MX2309);中国地质大学2023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十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材的五次修订研究”(2023111)支持成果】

(责编:王郭骥、周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7531.8万名
  本报北京5月3日电 (记者杨昊)共青团中央3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7531.8万名,共青团组织439.7万个。2024年共发展团员641.7万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