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湖北襄州:深耕“头雁工程” 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2025年05月09日11:14 |
小字号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始终把建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建设农村党员、乡村人才、村级后备力量和村党组织书记为一体的“四支队伍”,以“群雁齐飞、归雁集聚、雏雁培育”为抓手,配套建立“1+6”方案体系,着力深耕农村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持续激活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群雁齐飞,激活农村党员队伍,筑牢基层治理“硬堡垒”

近年来,该区700余名农村党员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管理。制定《襄州区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方案》,科学划分党员类型,采取四类党员分类精细管理(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建立新发展党员数据库,对各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情况动态管理。开展分类积分、量化考核、奖优罚劣等方式,探索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新形式。对全区2.6万名农村党员开展分类管理,建立农村发展党员数据库,实现动态跟踪管理。

深入推进党员常态化教育培训,落实“区级普遍培训、基层兜底培训”工作机制,实现全区党员周期内普遍轮训。2024年以来,开展党员各类培训30余期,培训农村党员1万多名。

深化党员先锋岗机制,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在生产一线、攻坚前沿、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勇当先锋。在2024年防汛救灾工作中,1万余名农村党员干部坚守防汛救灾一线,七天七夜、五战五胜,实现了“不决堤、不溃坝、不倒防、不亡人”目标,打赢了防汛救灾攻坚战。

归雁集聚,汇聚智力资源,构建人才兴村“强磁场”

该区通过制定《襄州区关于建强乡村人才队伍的实施方案》等引才政策,优化落户居留、交通出行、医疗保健、旅游休闲等服务。实施镇党委联系优秀乡村人才制度,定期开展座谈会,关心生活,解决问题。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增强党组织在乡村人才队伍中的感召力。加强政治激励,优秀返乡人才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库,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积极推荐“汉江先锋”“两优一先”等表彰人选。截至目前,80余名优秀返乡人才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库管理,积极向上推荐50余名人选参与“汉江先锋”“两优一先”等评选。

实施产业致富计划,每年重点扶持不低于15个村党组织和党员创业致富项目,每个项目提供4万元帮扶资金,区直相关单位提供技术、信息、市场、金融等针对性培训、指导和服务,镇党委定期跟踪管理和服务,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动返乡创业,对脱贫人口、返乡人员在襄新开办农家乐创业,符合规定的,每户给予1至2万元创业补贴。对返乡人员在襄首次开办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站,给予一定的电商创业补贴。强化金融支持,加大对乡村人才金融支持力度,在信贷担保、贴息贷款、品牌创建、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支持。统计优秀企业家、致富带头人等各类乡村能人4120人,先后引进市场主体80多家,推动本乡创新创业投资总额达45亿元,带动周边农民就业2万余人。

构建乡村人才培训基地,依托武大、华科、华农、华师等知名高校和科技小院、涉农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加快培养农业专业技能人才、乡村生产经营人才和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先后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农技人员知识更新轮训计划、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等人才教育培训项目,培训各类人才2000余人。

雏雁培育,储备源头活水,打造接续奋斗“后备军”

该区着眼长远发展,出台《襄州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方案》,统筹衡量年龄、学历、经历、能力,扎实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建设三年行动,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簿、一镇一策、全区一库”,全方位摸排村级后备力量1142名,经过梳理、筛选、考察、评估确立村级后备力量726名,全部集中管理,专人负责,半年综合评价,动态更新,保持储备库“一池活水”,把最合适的人挖掘出来、储备起来。目前,726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平均年龄为3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46.6%。

对在村任职的村级后备力量,适时安排牵头负责矛盾纠纷化解、突发事件处置等任务,全面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让后备干部在实践中历练心智、增长本领。定制课程“长本事”。采取集中轮训、以会代训、现场观摩、网络课堂等形式,开展政策理论、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培训,每3年对村级后备力量进行全覆盖集中培训。结对帮带“指路子”。推行“青蓝结对”,建立“1+N”帮带机制,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与村级后备力量结对,确保每名后备力量至少有1人帮带、指导和培养,帮助提升综合能力。2024年以来围绕政策理论、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内容,开展村级后备干部培训18批次,实现后备力量培训全覆盖。

镇级党委每半年开展一次综合分析研判,及时掌握后备力量工作能力、发展潜力和群众意见看法。对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的、群众满意度较高的进行定向使用;对考核不合格人选及时调整出库。同时,符合乡镇公务员报考条件的,优先推荐报考,让后备干部真正做事有劲头、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2024年以来,选拔后备力量进入村“两委”175人,调整出库后备干部28人。(高亮、尹航)

(责编:王郭骥、周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