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垃圾分类从“试点样板”到“全域开花”

初夏时节,在湖北省襄阳东津新区金域府小区的垃圾投放点,居民们自觉排队,熟练地将垃圾投入对应箱体。近年来,东津新区以金域府小区为试点,探索出一条让居民从 “难受、接受、享受” 的垃圾分类新路径,全区已有十余个小区实现了的蜕变。
“以前下楼就能扔垃圾,现在得走近百米,太不方便了!”几年前,东津新区“撤桶并点” 刚推行时,金域府小区居民微信群里炸开了锅,抱怨声此起彼伏。
那时,小区楼道口、绿化带旁,五颜六色的垃圾桶如同随意摆放的“杂物箱”,居民随手一扔就能完成垃圾丢弃。而“撤桶并点” 后所建立的集中投放点,设置在小区边缘,居民们扔垃圾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抵触情绪在小区内不断蔓延,垃圾分类工作面临重重阻力。
面对居民的抵触,东津新区(经开区)综合执法中心组建了一支由60名工作人员组成的专职督导员队伍。每天清晨6点到8点、中午10点到12点,傍晚5点到7点,这些身着橙色马甲的督导员就像“分类卫士”,驻守在投放点。他们不仅耐心解答居民关于分类标准的疑问,还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分类指南手册,手把手教老年人辨别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
与此同时,市级投入专项奖补资金,将投放点升级改造为配备除臭设备、洗手池、智能感应门的封闭收集房。曾经污水横流、蚊蝇乱飞的投放点,摇身一变成为干净整洁的 “环保小屋”。居民们发现,在这里扔垃圾再也不用捏着鼻子、踮着脚尖,曾经的抱怨声渐渐消散。
东津新区(经开区)综合执法中心还联合社区开展 “垃圾分类小课堂”,并推出积分兑换政策,居民投放可回收物就能获得积分,兑换洗衣液、食用油等生活用品。这些举措让越来越多居民开始主动在家中备齐分类容器,逐渐接受并适应垃圾分类的新要求。
目前,东津新区已建成垃圾分类省级示范社区4个,厨余垃圾日收运量达2.5吨,资源化利用率超80%。在东津新区金域府、瀚林院、菁华园、天镜台、中枢府、尚书台、观澜郡、两江汇、颐和华府、华侨城天屿、天樾等数十多个小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理念深入人心,该区用“绣花功夫”,绣出了绿色发展的民生答卷。(席磊、魏俊秀、朱斌、白菲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