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郧西:打好抗旱“主动仗”

“出水了,出水了……”5月18日,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观音镇沟口村老房沟旁,该镇水利管理站站长姚建国正紧盯着钻井机的仪表盘,掌握各项参数的变化,施工人员也熟练地操控着机器的操纵杆,精准地控制着钻头的速度,经过15小时的钻探,终于在地下260米处找到了水源,村民们激动不已,现场一片欢腾。
“这次钻井作业可以解决600多人的饮水难题,即使天气干旱,也可以保证村民的正常生活用水。”姚建国高兴地说道。随着地下水的不断涌出,施工队员迅速行动,接入输水管道,把清凉的水源引入周边的蓄水池,通过现有管道直通村民家中。
郧西县土门镇平原村工作人员正在打井取水。 邹景根摄
旱情无情人有情,开源引水解民忧。为了及时响应群众供水需求,郧西县设立了“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开展“定时定点”送水服务,并组建打井队伍11支,在全县109个村作业,计划打深井150口,建设小水井、小水窖63处,铺设应急管网31公里,组建抗旱抢险突击队32支,启用群众自建备用水井和水窖340余处。
自5月4日起,郧西县迅速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紧急调度四千余万元应急资金,购置20台多型号抗旱应急送水车,调拨应急管材22万米、储水罐300个、配套管件5000余套等抗旱物资,动态监测水库、山塘蓄水量,对水石门、天河等水库进行调水保供调度,加强集镇水厂、村级水厂等设施的消杀,确保供水“畅通”,饮水“无忧”。
生产用水有保障,良田秧苗“喝饱水”。在郧西县关防乡回龙村,河水顺着引水渠流淌滋养着百亩水田,远处轰鸣作响的数台抽水机也为秧苗送来了“活水”,喝上了“饱水”的秧苗舒展着嫩绿的叶子,田垄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粼粼波光。
“我们推广节水种植,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方式,不仅使水稻灌溉用水量节约30%以上,而且耐旱能力提高50%,可望增产10%左右。”郧西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负责人秦光良介绍,为打好抗旱保粮“主动仗”,该县迅速联合乡镇组建18支抗旱技术小队,深入田间“把脉问诊”,指导农户采取早晚错峰灌溉、推广滴灌节水技术、加强病虫害监测等科学抗旱措施,守护农民的“粮袋子”和“钱袋子”。
郧西县用于抗旱应急的送水车已整装待发。 汪汉体摄
面对旱情,郧西县因地制宜采取临时调水、新开辟水源、延伸管网、分时供水、拉水送水、打井抽水等措施进行保障,监测天气形势现已完成4次开展人工影响增雨作业,投入抗旱机械2200台套,灌溉农田14万多亩,中耕除草覆盖保湿2万亩,为农业生产撑起“防护伞”。
抗旱保供水,“打响”持久“战”。郧西县组建专班深入乡镇,加强对水资源匮乏地方抗旱工作的指导,做好长期抗旱的准备。该县还成立6个抗旱技术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田间管理面积15万余亩,加大节水宣传和管理,制定旱情保生产紧急预案,开展找水、引水、调水等措施,强化旱情期间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全力抗旱减灾。
今年以来,该县积极建立跨区域河流管理机制,强化水源科学调度,完善乡镇供水应急预案,实施村组“一村一策”,优先保障人畜饮水。同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推进骨干输配水通道、城乡供水一体化、现代化灌区等项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水资源保障。(邹景根、陈国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