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老厂房变身 烟火气让“网红”变“长红”

汤晶
2025年07月01日10:29 |
小字号

城市经济的活力,往往藏在深夜里的人间烟火中。武汉复兴村烟火巷的崛起,是老旧空间与新兴消费碰撞出的精彩。这条由闲置工业厂房蜕变而来的网红美食街,不仅重塑了城市“夜江湖”的版图,更以“夜经济”为支点,撬动着城市经济发展的多重可能。

曾经锈迹斑斑的红砖墙、闲置多年的老厂房,在城市更新浪潮中摇身一变成为“流量担当”,复兴村烟火巷的“变形记”演绎着城市存量空间的活化故事。其改造并未大拆大建,而是保留工业风骨架,注入市井烟火气,这种“修旧如旧+功能焕新”的模式,既延续了城市肌理与记忆,又精准对接了年轻群体对“打卡型消费”的需求。去年11月开业以来,20余家网红餐饮与配套商家形成集聚效应,日均客流量持续攀升。旧空间创意改造释放新价值。

烟火巷的魅力,在于以“宵夜”构建起新的消费生态。这里既有“蟹神咩咩”“伍界府无疆之城”等头部餐饮品牌引流,又有徽菜、湘菜、土家菜等多元菜系满足差异化需求,更通过外摆就餐、国潮涂鸦等场景营造“沉浸式夜生活”体验。这种“美食+社交+文化”的复合模式,不仅拉动了餐饮消费本身,更带动了周边零售、文创、就业等关联领域——手推车卖顶顶糕的大姐、火锅店忙碌的帮厨,都成为夜经济链条中的受益者。据运营方透露,街区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200个,间接带动周边服务业增收超30%。一个特色消费场景,像涟漪一样激活区域的经济活力。

烟火巷的成功,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协同发力。常青街道在改造中扮演了“破壁者”角色:主动介入审批流程、修缮基础设施、引导商户共建文化氛围;城管部门则通过动态调整保洁力量、规范外摆秩序,实现了“烟火气”与“整洁度”的平衡。这种“放管服”结合的治理逻辑,避免了传统夜市常见的交通拥堵、卫生乱象等问题,让街区既能热闹起来,又能长效运营。运营方通过精选商户、错位竞争、抱团营销等市场化手段,形成了“网红品牌引流—口碑商户固流—配套服务留流”的良性循环,展现了城市经济发展中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协作范式。

以“烟火气”涵养“经济气”是城市发展的新逻辑。复兴村烟火巷的案例,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启示:文化是城市经济的“魂”,工业遗产、市井文化等在地元素的创造性转化,能为消费场景注入独特吸引力;夜经济不是低端业态的代名词,通过品牌升级、场景创新,完全可以成为拉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城市治理需具备用户思维,从商户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用精细化服务破解发展中的痛点,才能让“网红”变“长红”。

在各地竞相打造城市消费中心的当下,武汉复兴村烟火巷的实践证明:城市经济的活力,既需要高楼大厦的硬实力,也离不开烟火街巷的软实力。当老厂房里的炭火再次点燃,当工业锈带变身消费热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美食街的崛起,更是一座城市在新旧融合中焕发的勃勃生机。这种以“小场景”撬动“大经济”、以“烟火气”涵养“经济气”的发展逻辑,或许正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破题密钥。

(责编:周雯、张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武汉立法规范流域垂钓行为 多元共治守护母亲河
  武汉渔政执法人员巡查长江沿岸钓鱼现象。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人民网武汉7月1日电 (记者郭婷婷)长江十年禁渔以来,垂钓人员的行为如何进一步规范?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以政府规章形式规范长江流域垂钓行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