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能源绿色转型助推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

郭琰 潘子墨
2025年07月01日12:27 |
小字号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开发利用方式与人类文明进程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到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可持续构建。回顾历史,人类能源利用从“柴薪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石油与电力时代”,每一次能源变革在极大提升人类生产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地球资源压力与环境风险。当前,地球生态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环境紧张、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这亟须能源利用突破传统方式。2025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本次地球日以“我们的能源,我们的地球”为主题,旨在呼吁全球社会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加速能源转型,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全球共识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浪潮中,中国社会积极倡导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传统能源绿色转型,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现代化之路,为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承担应有职责。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先导,强化绿色转型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转型既是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也是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动能。能源生产、供应、消费、体制及开放合作等方面的全面绿色转型,不仅要坚持技术创新提升绿色能源的含金量,也要坚持以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福祉。能源绿色转型不仅能够增强应对全球能源风险的信心,也能够促进全球能源格局与治理体系的优化。因此,在贯彻落实“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进程中,我们须始终坚持并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以绿色低碳行动为抓手,系统开展中国能源转型的创新实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为加快建设能源强国,履行能源安全的“绿化”责任,我国在能源供给与消费、制度立法、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变,大力构建以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消费和市场机制的改革,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健全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提升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引领全球能源转型,加强“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国能源绿色转型的系统实践,已经成为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鲜明写照。

以绿色转型成效为依托,推动能源转型成果的普惠共享。近十年来,中国“清洁能源发展、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绿色能源技术、能源体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新成效。以可再生能源发展为例,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显示,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达3.73亿千瓦,同比增长23%,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统计报告》揭示,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大部分集中在亚洲且中国占比最大。此外,2024年《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揭示,中国近十年来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持续向全球提供优质清洁能源产品与技术服务。这些数据不仅呈现了中国能源绿色转型的速度与力度,也表明中国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中做出重要贡献,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换言之,无论是我国国内民生福祉的增进,还是全球世界的清洁美丽,都与中国能源绿色转型的创新实践紧密相连。当今中国能源转型的斐然成果,正以共享之力筑牢地球生命共同体根基,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加快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国能源绿色转型的每一步都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筑牢根基。面向未来,让我们以更开放的格局拥抱能源革命浪潮,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零碳未来。

(作者分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分中心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雯、张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武汉立法规范流域垂钓行为 多元共治守护母亲河
  武汉渔政执法人员巡查长江沿岸钓鱼现象。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人民网武汉7月1日电 (记者郭婷婷)长江十年禁渔以来,垂钓人员的行为如何进一步规范?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以政府规章形式规范长江流域垂钓行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