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喂!守艺人

“太阳一出照山坡,全镇上下一片歌。看看流水新气象,一路笑声一路歌。”孔畈村的花鼓戏小舞台上,演员们各就各位,挥舞水袖、敲锣打鼓,台下村民齐聚、座无虚席,花鼓戏正式开演!
襄阳花鼓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唱众和,锣鼓伴奏。其戏词多半依据乡村发展、民风民俗、家常家业编曲,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并在保留了小调牌子曲的基础上,融入了板腔音乐,形成了三种唱腔:桃腔、汉腔、四平腔。一袭戏装,一声开嗓,以花鼓为载体,盛着泥土芬芳。孔畈花鼓戏作为襄阳花鼓戏的重要分支已在当地流传了200多年。
孔畈花鼓戏团正在表演戏曲。
魏华来回穿梭在连接花鼓戏舞台与小店的长廊下,热爱戏曲的她不仅是一名花鼓戏民间传承人,也是这家知音便民零售店的店主。
“2021年我开的这个店,刚开店的时候没几个顾客,着急得很呐。”魏华说,毫无开店经验,货架怎么摆,商品如何陈列,哪些商品需求大,如何招揽客户?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
湖北省宜城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了解到魏华的实际情况后,组织专班进行走访调查,为其制定了“一店一特色”的店铺改造方案。
小店经过一番升级改造过后焕然一新,店内还专设了农产品专柜,售卖宜城本地的土特产。片区客户经理一对一进行经营指导,鼓励魏华参加宜城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组织的零售客户经验分享会,这样一来小店的外在形象起来了,魏华的经营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我很喜欢戏曲,小时候经常跟在村里戏班子的后面听他们唱戏,只觉得好听好玩。现在自己也会唱戏了,我想把我们孔畈村流传了两百多年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魏华说道。
魏华在经营店铺的间隙每日练习花鼓戏,练就了一身扎实唱功,成了一名正儿八经的民间“守艺人”,并在孔畈村“乡土人才”花鼓戏传承人孔令友老师的带领下,组织本村花鼓戏爱好者组建起了戏团,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其中,逢年过节为村民免费表演戏曲节目,花鼓戏这块文化招牌也愈发亮了。
随着花鼓戏舞台和店铺的名气大增,宜城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和魏华一同对小店再次进行了升级改造。将魏华的店铺纳入到了构建的覆盖工、商、零、消全服务链和地方多部门的“1+4+N”营销联动经营生态圈共同缔造体系的示范店铺中来,引入物流、金融、供销社等便民服务,将其打造成了孔畈村的综合服务平台。
出资为花鼓戏演员新购置精美戏服和专业设备,花鼓戏的元素也融入到了小店的各个角落,花鼓戏邮贴、网红打卡点、旅游地图、戏曲周边应接不暇,不仅让本地村民驻足良久也吸引来了不少外地游客。
外地游客在打卡牌前拍照。
店铺的生意越来越好,这位孔畈村的“守艺人”也整起了新活,化身乡村推介官,站在花鼓戏小舞台前开始了直播带货。
“大家好,我在流水镇孔畈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仙女下凡观孔畈》,欢迎大家来孔畈村旅游......”
为魏华与宜城烟草员工一起直播带货。
逐渐高涨的流量让花鼓戏团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不少地方政府、企业邀请戏团驻场演出,带动戏团成员增收过万元,孔畈村也借此发展旅游经济,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促进村民再就业。
魏华在积极创新中守住了店,在水袖翻飞处传承了艺。小店带火了一台戏,一台戏又带富了一个村。如今的孔畈村,戏台子引来了新经济,锣鼓声敲响了幸福声。(襄阳市烟草专卖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