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社会“大课堂” 讲好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

从思政课教学来看,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在于以社会大课堂为基,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为媒,推动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贯通,增进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善用社会“大课堂”,讲深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理和新时代“两个大局”下中国复杂变化的事理。这就要求讲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必须立场明确、客观真实且全面立体,既要弄清起因与过程,捕捉现象和细节,也要把握本质和全局,让学生能在“听故事”中领悟马克思主义学理的真理性、中国共产党治理国政政理的正确性以及新时代中国复杂变化事理的贴切性,引导学生真知、真懂。社会“大课堂”以其广阔的实践情境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为讲深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提供重要支撑。
社会“大课堂”为讲深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创设有效叙事空间。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思政课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在“讲故事”的形式和侧重上互相补充。学校课堂受限于教室的空间特点,侧重于故事逻辑推演、组织讨论以及理论总结等。由城乡社区、红色场馆、各类企业、文化遗存等社会生活空间及其背后的历史实践和现实故事形成的社会课堂,学生从被动的“听”故事转变为“看”故事和“感受”故事,可以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深化对思政课学理、政理和事理的理解。
社会“大课堂”为讲深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提供多样叙事素材。思政课教师讲深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要广泛且深入的研究新时代的中国,尽可能的掌握新时代重大变革和成就中的重点和细节,才能依据各思政课程的理论体系和教学目标选择最典型的故事,并全面且深入的讲故事。社会“大课堂”涉及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为思政课教师掌握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一手故事资料、形成丰富的教学故事资源库提供多样素材。此外,思政课教师也在调研中深化自身对思政课理论的理解,做到常讲常新。
善用社会“大课堂”,讲透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不能拿着文件宣读,做政治宣传,要善于讲故事,讲透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以情节化的故事为载体,着重历史发展和中西对比主线,让学生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做到真学、真信。社会“大课堂”不仅在时间维度上有着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天然贯通,也能在空间维度中形成新时代下中国与西方国家鲜明的比照,为讲透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提供了重要渠道。
社会“大课堂”为讲透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提供时间贯通的叙事对象。在当下,社会“大课堂”中有着呈现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完整进程的资源链:从红色教育基地、党史纪念馆,到博物馆、现代科技馆和扶贫开发纪念馆等各类空间资源,以及经历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变迁的人物成长发展资源。这些社会记忆符号是我们讲透新时代伟大实践来龙去脉的关键叙事对象,对他们的讲述,让思政课从大历史观出发,将“能、行、好”的宏大叙事转化为当代学生可参与、可感知且可理解的微观故事,并以此增进“四个认同”。
社会“大课堂”为讲透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提供中西对照的叙事资源。进入新时代,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鲜明对照,把这种现象及其背后的政党因素,道路、理论、制度以及文化因素讲清楚,是讲透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形成自信,强化认同的重要途径。社会“大课堂”在此维度之下提供了重要叙事资源,例如,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有着众多的实践场所和社会故事:在新时代,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作用、社区协商议事会、村民议事会等广泛运转,通过民主实践,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得以解决,企业稳定发展矛盾妥善化解,呈现出国家治理高效、社会和谐稳定的景象。用好社会“大课堂”生动且鲜活的叙事资源,以中西对照来讲透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
善用社会“大课堂”,讲活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思政课教学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采用启发式教育,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并形成实践运用的行动自觉。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要讲活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依据当代青年数字化原住民的思维习惯、自主和互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个性化需求且热心实践的性格特征调整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亲和力和针对性,让学生学的“有滋有味”,引导学生真悟、真用。社会“大课堂”广泛的实践主体以及对社会“大课堂”技术化的课堂呈现为讲活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提供了重要助力。
社会“大课堂”为讲活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打造多元叙事主体。“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主体是在各行业各领域奋斗拼搏的中国人民。善用社会“大课堂”,在于推动形成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体,各领域的亲历者为补充的故事讲述队伍。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从业者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分享自身经历,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引导学生在真情实感的课堂上感悟思政课蕴含的中国道理。同时,“新时代”是学生正在经历的时代,“伟大实践”是学生自己参与的实践,引导学生讲“你身边的新时代伟大实践故事”,讲学习和生活,讲变化和感悟,讲未来和实践,帮助学生正确思考自身的责任使命。
对社会“大课堂”技术化的课堂呈现为讲活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实现效果赋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等,打破地理空间限制,把全国乃至全球的社会“大课堂”通过视频、图片、语音和现场连线等方式搬进课堂,让学生能够充分感悟到新时代中国的全局性变化以及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在课堂上讲活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
社会“大课堂”的丰富内容是讲深、讲透、讲活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国故事的重要资源。善用社会“大课堂”,以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讲深中国道理,塑造政治思维、形成国家认同并引导主动实践,帮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系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讲师、博士)
【本文为2024年湖北本科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思政课田野化叙事教学模式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例》阶段性成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