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鸟”爆火凸显文化的“吸金”与“吸睛”

“蒜鸟,蒜鸟,都不yong易!”今年以来,一个头上长着绿色大蒜的小黄鸟在武汉卖爆了,全市150多家店铺平均单店日销上百个。不少外地网友无法及时赶到武汉,要求能线上直接网购。
“你领先,我尝鲜。”全国首家“蒜鸟”主题快闪店开业,超2800人进店抢购,平均每小时营业额破万元;樱花季限定“蒜鸟”首发,一鸟难求,新晋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在“蒜鸟”主题快闪店内,除了“蒜鸟”玩偶,还有武汉樱花季热门文创产品以及武汉过早版Jelly cat等,形成了丰富的文创生态。
一个“蒜鸟”IP,搅动了整个武汉文创消费市场,形成了“一个IP激活一条产业链”的乘数效应。圆滚滚的造型、樱花限定版以及语音功,不仅可爱,还能互动性,尤其是方言,增加了萌趣。“蒜鸟”在武汉本地走红后,迅速“出圈”,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蒜鸟”火爆,折射出本土文化蕴藏的强劲“吸金力”“吸睛量”。
涟漪泛处波澜阔,一石激成千浪歌。“蒜鸟”横空出世,拓展了消费场景,满足了情绪价值,进而点燃了消费热情,激发了更多消费潜能。“蒜鸟”根植武汉方言,“算了”传达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缓解压力,容易引起本地人的共鸣,对外地人有新鲜感。作为“武汉和平鸟”,让大家在相视一笑中泯恩仇,赋予了它社会价值而不仅仅是一个商品,更是一种情感共鸣的载体。
“蒜鸟”通过“方言+文创”的模式,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可消费的年轻化文旅产品。“蒜鸟”植根于武汉本土文化,融入武汉方言的幽默感和江湖气,使其区别于普通文创产品,形成独特记忆点。正如市场人员所言,“蒜鸟”的成功是“汉派美学”得到市场认可的体现。
如何最大程度激发城市活力?关键在于激活文化。因地制宜,持续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敏锐洞察消费趋势,让经济与文化相得益彰,让“尝鲜”变成“长线”,带来更可持续的发展“长尾”。除了本土文化“得天独厚”,更有各类主体“用心耕耘”。武汉通过打造商文旅融合示范场景、构建“政策工具包”等方式,为“蒜鸟”等文创品牌打通从创意到产业化的跃升通道。
“蒜鸟”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城市、企业与消费者共同碰撞出的火花。一次根植本土文化的创新激活一个商业IP,一个消费场景带动一批品牌成长,一批精准政策撬动一个产业升级,相信文旅经济的火热实践,必将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刘珊、陈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