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城:20名干部项目一线“蹲苗”淬炼

“这段经历将激励我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作风投身工作,努力将锻炼收获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实际能力,为通城县产业振兴贡献力量。”近日,湖北通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干部胡泳琪结束了在药姑山产业园的实践锻炼,她在工作日志中写下这段感悟。这场为期一个月的“实战淬炼”,正成为通城年轻干部成长的“加速引擎”。
时间回溯到5月10日,胡泳琪奔赴药姑山产业园,投身肝素钠提取项目建设一线。然而迎接她的并非一帆风顺——施工许可证重新申办迫在眉睫,直接影响项目全面开工;失地农民保险政策落地遇阻,部分村民对“人均剩余耕地<0.3 亩”的认定标准存在认知偏差;村民宅基地刚需与园区规划控制的矛盾协议难度大,简单的处理办法极易引发违建风险……
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胡泳琪迅速切换至“工作模式”。她化身 “流程追踪员”,紧盯施工许可重办的每个节点,推动项目尽早复工;主动成为“政策宣讲员”,深入钻研政策细则后,走村入户为村民解疑释惑;在宅基地难题上,她协同项目部、大坪国土所及村干部组成 “实地勘察组”,在严守规划红线的基础上,为村民探寻兼顾合规性与实用性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胡泳琪的经历并非个例。今年初,针对部分年轻干部“实践经验不足、基层能力薄弱”的短板,通城县择优选派20名年轻干部,分赴重大项目、乡村振兴示范点等一线,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沉浸式”锻炼。这场旨在“墩苗壮骨”的人才培养计划,正让一批“善谋事、能攻坚、敢担当”的干部在一线淬炼中崭露头角。
与胡泳琪同期实践锻炼的通城县博物馆干部饶玲玉,在“中聪走心机产品生产项目”中展现出出色的协调能力。一个月里,她每日与项目组巡查土地平整进度,针对项目西侧49.15亩地块的青苗补偿争议,通过十余次入户走访与现场调解,最终促成全部涉迁居民签约,确保地块如期交付,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在恒鑫实业项目现场,通城县公安局干警周唯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皮英宇则上演了一场“协同攻坚记”。他们在专班人员的带领下,积极协调恒鑫二期土方供应,成功填平场地凹陷区域,保障7、8 号厂房桩基施工与钢管架搭建顺利推进;主动介入水库周边猪棚拆除工作;更是跨部门协调市电力公司,推动110kv线路迁改工程落地,为项目扫清多重障碍。
从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到项目建设的“最前沿”,这批下沉干部用行动诠释着“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成长逻辑。一个月的挂职锻炼期虽短,却让每位干部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积累了实战经验,在与群众打交道中厚植了为民情怀,更在攻坚突破中交出了亮眼的 “成绩单”。
正如通城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所言:“让干部在一线经风雨、壮筋骨,既是为项目建设注入‘人才动能’,更是为县域发展储备‘硬核力量’。”这场干部能力与项目建设的“双向奔赴”,正为通城打造绿色高端区域性制造业强县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丁伟 刘颖 吴秀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