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活水”润沃土 古村漂流变“金流”

六月的古楼冲村进士河,彩旗猎猎,欢笑声与激流声在山谷间激荡。一艘艘漂流艇满载游客顺流而下,升级改造后的进士河漂流景区正以全新面貌迎来八方宾客。谁能想到,这个曾因资金匮乏、设施陈旧和疫情冲击而陷入沉寂的避暑胜地,如今已成为湖北省3A级旅游景区的闪亮名片。华丽转身的背后,一股来自华夏银行武汉分行的金融“活水”,正悄然滋养着这片土地。
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滴灌,方能解渴纾困?华夏银行武汉分行的解题思路清晰而坚定——变“输血”为“造血”,激活乡村产业内生动力。
进士河漂流项目始建于2012年,全长6公里,落差达180米,河道两旁浓荫蔽日,是夏季避暑漂流的理想之地。然而,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设施简陋,加之疫情影响,这个曾备受周边游客青睐的项目一度陷入困境。
转机出现在2021年,华夏银行武汉分行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到来,为这个沉寂已久的项目注入了金融“活水”。工作队与村两委、市场主体多次研讨,制定了将“一季漂流”升级为“四季旅游”的发展规划。
“我们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华夏银行武汉分行驻村工作队负责人介绍,“一是投资1000万元完善景区设施,二是利用财政衔接资金和捐赠资金修建产业路,三是发放300万元普惠贷款支持项目建设。”
金融支持成效显著。2023年古楼冲村进士河漂流景区被评定为湖北省3A级旅游景区;新建的1公里产业路打开了通往山顶瀑布景区的通道;300万元普惠贷款采用全信用、低利息模式,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新建的游客中心、度假酒店、充电桩等设施总面积达5108平方米,大幅提升了接待能力。
游客正在漂流。
据统计,升级后的景区预计2025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营收1700万元,联农、带农50名村民就业参与护漂,人均增收1.2万元。带动农家乐20户,民宿10户,户均增收10万元。如今的古楼冲村,不仅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更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富民强村”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金融活水真正流到了田间地头。”唐明华董事长感慨,“有了银行的支持,我们更有信心把进士河打造成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站在崭新的游客中心前,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古楼冲村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个夏天的进士河,不仅流淌着清凉的河水,更涌动着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
进士河的成功实践,是华夏银行武汉分行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华夏银行武汉分行的目光超越一时一地,以“强化内生动力、深化造血功能”为核心,系统构建了“党建引领+金融赋能”的长效机制。
激活内生动力,人才与民生是坚实基石。华夏银行武汉分行织密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帮扶网,精准锁定重点人群。针对村民技能短板,组织瓜蒌高产、石菖蒲和百合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本土农技能手和服务人才。分行更展现社会担当,招聘优先录用当地脱贫家庭、边缘易致贫家庭及低收入家庭大学毕业生,并提供实习机会,为乡村留下宝贵人才资源。
民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分行计划投入20万元用于推进破损道路硬化、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提升古楼冲村的人居环境,并指导编制更实用的村庄规划。
文化底蕴的挖掘同样重要,修缮王葆心故居、陈列其著作遗物的项目已经提上日程,旨在为古楼冲村增添文化旅游新亮点。此外,分行还将组织党员、团员定期开展慈善捐助、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公益活动,并通过员工福利采购优先选择帮扶地区农产品,形成全行参与乡村振兴的合力。
从进士河畔的欢腾浪花,到系统谋划的振兴蓝图,华夏银行武汉分行正以金融为椽笔,饱蘸“活水”之墨,在古楼冲村的田野上奋力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其“输血”向“造血”的深刻转变,不仅让古村的生机重新涌动,更在探索金融深度赋能乡村的可持续路径上,留下了清晰而有力的“华夏印记”。(文/图 姜东风、杨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