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湖北十堰茅箭区:抓实开门教育 让群众幸福更有“质感”

2025年07月28日14:31 |
小字号

湖北十堰茅箭区坚持抓实“开门教育”,深入一线听民意、解民忧,推动干部作风转变与民生实事落地,让群众在一件件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感受到学习教育的实效。

敞开门听——让群众呼声“无过滤”直达

“电线不规整,小区充电桩不够用。”“高压线下行道树长得太快,有断电风险。”7月23日,武当路街道顾家岗社区会议室内,干部群众围坐一堂,你一言我一语地提问题、议对策。

“我们来协调供电公司,尽快来现场勘查。”“飞线充电近期全区已启动专项整治,接下来多部门将联合行动。”社区党支部书记余霞在旁认真记录,12件问题清单“件件有着落”。

群众的声音是改进工作的“指南针”。在学习教育中,茅箭区党员干部深入践行“四下基层”理念,聚焦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组织党员干部下沉走访调研,现场“把脉问诊”。

截至目前,该区“四大家”领导累计开展开门教育90余次,收集群众意见84条,推动解决尖沟里老旧小区改造、枧槽村通组道路破损等民生问题77个,惠及群众4万余人次。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实行“居民议事会+设计单位+施工队”三方协商模式,通过入户走访、“院子会”座谈等方式,累计收集改造意见700余条,让改造方案更贴民意。如武当路38号征迁改造中,通过12场居民议事会,协调解决34栋危房居民安置诉求,实现“拆建稳”一体化推进。

躬下身访——把群众“忧心事”当成“心头事” 

“修得及时,改得漂亮!老人小孩以后出门放心多了。”7月24日,望着焕然一新的温州路,五堰街道和昌社区的王女士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一个月前,这条关乎3000多户居民出行的道路还是另一番景象:雨天泥水四溅、晴天尘土飞扬,居民们抱怨连连,戏谑地称其为“炮弹路”,经常在小区微信群追问维修进展。

面对这一急难愁盼问题,茅箭区委主动认领督办,并组建专班跟进办理。领导干部带队下沉一线,现场勘探测量,挨家挨户收集诉求。

随后,领办干部会同住建、交通、财政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及街道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召开专题协商会,“四议两公开”定方案,资金、责任、时限一一摆上台面;联合督导组“嵌入式”监督,居民代表组成“质量监督岗”,施工进展在群里、在栏里实时“晒”出来。干部用心,群众参与,一条困扰居民多年的“糟心路”,28天变身“舒心路”。

从“领办”到“督办”再到群众评议,茅箭区用一套“闭环”机制,确保民生实事“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沉下心干——让群众成为作风建设的“阅卷人”

“以前办理医保业务要跑到大厅,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好,还有医生免费体检,真是太贴心了!”家住燕林小区的王大爷对该区新推出的“医保流动柜台”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该区医保局创新开设“医保流动柜台”,将参保登记、异地备案等10余项高频业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提供帮办代办、政策答疑、免费体检等服务,累计服务超300人次。

从“群众跑腿”到“干部上门”,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背后折射出的是该区党员干部能力作风之变。

在茅箭区各行业领域,作风之变催生创新巧思。区科经局创新“极简审批”改革,一般性高压报装时间从13天压缩至2.5天;区民政局创新采用“国有企业+社会资本+政策支持”模式,推动3所福利院市场化运营,投入200余万元改造升级消防设施,实施适老化改造,新增40张护理型床位和无障碍电梯。区司法局打造“法律明白人”队伍,279名“土专家”活跃在田间地头,开展“院子会”普法120场,调解矛盾纠纷500余件。

下一步,茅箭区将持续深化开门教育成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更实的举措、更暖的服务,让群众幸福更有“质感”。(张茜 易善鹏 叶绍雄)

(责编:郭婷婷、张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湖北开设3800余个暑期“爱心托管班”
  本报武汉7月27日电 (记者吴君)记者从共青团湖北省委获悉:湖北今年开设3800余个暑期“爱心托管班”,为6至14岁少年儿童提供免费暑期托管服务。 为办好“爱心托管班”,共青团湖北省委以多种形式招募志愿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