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生金,“协”手共富

秋意渐浓,在湖北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群山间,一片片金黄的烟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收购站点内,烟农们忙碌的身影与整齐码放的烟叶交织成一幅丰收的画卷;合作社里,机械轰鸣、服务队穿梭,曾经的“单打独斗”已化为“抱团生金”的生动实践。这片小小“金叶”,正成为五峰农民增收的“黄金产业”、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仁和坪村烟农前来交售雪茄烟叶。
金叶铺就“就业路”,家门口端稳“幸福碗”
乡村振兴,关键在让农民安居乐业。在仁和坪镇烟叶收购站,专分队员对雪茄烟叶的完整度与均匀度进行初检,通过触摸评估其油分及韧性,并细致检视叶脉结构,基于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一片片雪茄烟被精准归类。这一产业链条,为当地,特别是为中年群体与留守妇女创造了极为适配的就业空间。他们既能深入田间,从事烟叶的采收、晾制等农事操作,也能在收购期定点参与分级、挑选、搬运等后端工作,实现了“农忙下地,工勤进场”的灵活就业模式。凭借稳定的劳动报酬,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已成为他们家庭增收的重要支柱。
升子坪村农户进行烟叶晾制工作。
此外,围绕烟叶生产,还衍生出了专业的烟用农机服务队和技术指导队,当地的农户通过培训,掌握了专业化农机操作和智能化管理技术,从传统烟农转型为产业工人,实现了“日结收益、月稳增收”。这种“以产业吸纳就业、以就业驱动技能提升、以技能赋能稳定增收”的模式,让农民增收致富的“饭碗”端得越来越稳,幸福感越来越满。
湾潭烟区农户进行烤烟烟叶收购专业化分级。
沃土长出“双生花”,多元融合拓宽“致富道”
产业振兴需要突破单一模式,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烟叶为核心,鼓励烟农探索“一田多种、多元融合”的生态循环路径,让土地产出“倍增效益”。积极推广“烟叶玉米轮作”“烟草蔬菜复种”模式,在烟叶采收后种植玉米、红薯或高山蔬菜,既避免土地闲置,又实现“一田双收”。仁和坪镇通过这种模式,使烟田亩产效益提升30%以上。
多元融合不仅限于种植。富裕冲村依托“烟叶+中药材”的轮作模式,将烟叶产业与中药材种植结合,打造差异化农产品品牌。而“知音乡惠”电商平台则通过直播带货,让烟后作物如红薯、大蒜等“触网出山”,形成“线下种植+线上销售”的全链条增收格局。这片沃土,真正让“粮菜绿”与“烟叶金”交相辉映,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黄金搭档”。
绿肥翻压前,收获菜薹。
携手共走“富裕路”,合作社抱团生出“团结金”
同时,五峰县局(营销部)以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将分散的农户凝聚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生金”的蜕变。在仁和坪镇,由村支部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为烟农提供“统一育苗、移栽、晾制、分级”的全流程服务。仁和坪镇仁和坪村党支部工作人员介绍道:“从育苗到收购,全程有技术支撑,再不用发愁了!”
科技赋能进一步强化了“抱团”优势。五峰县局(营销部)推广“以菌治菌”生物防控技术,助力绿色发展的同时,促进亩均增收8%。目前,全县在五峰县局(营销部)及五峰金兰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带领下已培育规范化村级合作社超20家,覆盖100%烟农,带动500余户农民共享产业链红利。
合作社专业化育苗间苗。
金色的烟叶,承载着收获的喜悦,更寄托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农民安居乐业;“一田多种”的智慧,让土地生金长银;“合作社”的抱团,让发展动力澎湃。未来,五峰县局(营销部)将持续深化科技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让“黄金叶”的成色更足、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图/文 张洁 王子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