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沉浸式课堂融汇历史与现实 浠水“大思政课”进机关

2025年10月18日10:30 |
小字号

表演现场。

表演现场。

10月16日晚,湖北黄冈市浠水县第四实验小学礼堂内热潮涌动,一场以“弘扬大别山精神 聚力支点建设”为主题的沉浸式“大思政课”在这里倾情开讲。屏幕上,“坚守信念、紧跟党走,顾全大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不胜不休”二十四字熠熠生辉,与台下党员干部坚定炽热的目光交相辉映,信仰之光在此刻被深度点燃。

此次“大思政课”进机关活动由浠水县委宣传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县融媒体中心、县文旅局、县教育局联合承办,创新采用“理论解读+本土红色故事+文艺展演+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多元形式,线上线下同步开讲。

红色理论的深刻阐释、革命歌谣的铿锵旋律、先进典型的奋斗足迹,交织成一场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思政盛宴。

该县“四大家”领导及35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现场参加,与线上数万人次观众沉浸式融入大别山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形式创新,多元融合:让红色基因“声”入人心

表演现场。

表演现场。

这是一次直抵人心的思想教育、政治引领和精神激励。

《精神的追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大别山精神》短片的光影流转间,观众被带入那段风雷激荡的革命岁月。一段海采视频实现从历史纵深到现实图景的生动跳跃,普通群众、学生、讲解员,动情讲述他们心中的大别山精神,让铮铮誓言化为具体清晰的信仰表达。

文化小剧《七子之歌》生动再现了闻一多先生在美国求学期间追求民主、捍卫真理,创作《七子之歌》的感人经历,深情演绎民族危亡之际的悲愤与觉醒;大合唱《英雄赞歌》气势恢宏,引发全场红旗挥动,汇成一片壮丽的红色海洋;情景剧《英雄之问》则以跨越时空的对话形式,让革命先烈胡天桃“来到”当代,与新时代青年探讨理想信念,一答一问之间,是心灵的碰撞,更是精神的赓续。

“姑娘快起来呀,门口点盏灯,照在大路上哎,同志好行军……”源自浠水本土的革命民歌《这是红四军》以歌伴舞形式焕新呈现,质朴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唱出了老区人民与红军的鱼水情深。一曲《再见了,大别山》则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军民离别时万般不舍和深厚情谊。

‌作为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孕育地和承载地,红色基因早已深植于浠水血脉。在这场活动中,认知与情感同频,理论解读与艺术呈现共振,让参与者对大别山精神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与认同。

一线回响,身边榜样:让初心答卷“近”在眼前

表演现场。

表演现场。

历史的回响,需要在当代实践中找到生动注脚。

“大别山精神”的“时代解读”环节尤为动人,四位来自不同战线的奋斗者,用亲身经历给出了最鲜活的诠释。

“我们不仅追求了量的突破——空港经济工作连续两年全市夺冠,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8个月稳居全市前三;更实现了质的提升。今年1-8月,全县实现入库项目165个,投资额达到105亿元,入库个数和投资额分别同比增长74%和23%。”“亲·听”青年宣讲员、浠水县发改局年轻干部杨鑫臣,讲述了发改人以大别山精神为指引,为家乡发展闯关夺隘、奋力突破的真实历程。

“亲·听”青年宣讲员、浠水县交通运输局年轻干部陈磊,则豪情展示了交通人勇当“开路先锋”的硬核担当。“从打通末梢的‘幸福路’,到畅通循环的‘致富路’,再到迈向未来的‘先行路’,铺下的是基石,连通的是民心,带动的是产业,托起的是未来!”陈磊说。

“亲·听”青年宣讲员、浠水县法院年轻干部张茜茜深情讲述着用司法温度扛起时代担当。“浠水县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程呈友常说,案件再小,也是百姓的100%。从化解‘羊吃树苗’的邻里纠纷,到垫付费用挽救一个孩子的童年,他始终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度。从一名法官‘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为民情怀,到一支队伍‘肩上有责、服务有为’的集体作为。这份初心,是我们对司法担当的最亮航标。”

这些来自改革发展主战场、基层服务第一线的声音,让大别山精神在当下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星火相传,励行致远:让担当使命“接”续新程

表演现场。

表演现场。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活动尾声,主讲人邓媛的话语在礼堂回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不懈用大别山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让大别山精神焕发出熠熠生辉的时代光芒。”

这番话语激荡人心,在为整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的同时,更点燃了干部们践行初心、勇担使命的奋斗热情。

“听到胡天桃烈士那句‘同志们,我们的理想实现了。’我深受触动。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理想信念教育变得无比生动而深刻。”浠水县委宣传部年轻干部李云感慨。

“宣讲人的故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大别山精神就在身边。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奋勇争先,就是最好的传承和弘扬。”关口镇年轻干部刘雪纯说道。

表演现场。

表演现场。

“从革命先烈的奋斗到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实践,这堂课让我深刻理解大别山精神的内涵。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要把这份感悟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具体行动。”汪岗镇宣传委员何媛表示。

这堂有深度、有温度的“大思政课”,不仅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更是一次有力的行动动员。从大别山深处走来的精神火炬,正在浠水这片红色热土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推动大别山精神从书本史料走进生活融入日常,把身边先进典型的奋斗故事,转化为可感可知、可观可学的生动教材,让‘大思政课’凝聚起全县上下奋发有为服务支点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浠水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武表示。

当前,浠水县构建“全域覆盖、分众施策、立体传播”的宣传宣讲体系,创新运用大讲堂、大讨论、文化小剧、文艺演出等形式,注重分众化、对象化、精准化,在全县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宣传宣讲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园区、进农村,让红色基因成为滋养初心、激励奋斗的源头活水。(图/文 方俊 陈祎夏 洪甜甜)

(责编:郭婷婷、周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