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歌曲鉴赏》让学生沉浸式感受诗词与音乐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中国古诗词歌曲鉴赏》课程迎来本学期首次授课。作为音乐与文学跨界融合的创新实践,课堂以琴键伴奏、清雅吟唱与器乐合鸣的多元艺术形式展开,教师团队通过深情演绎《虞美人·听雨》等经典词作,带领学生沉浸式感受古诗词与音乐的深度融合,在创新课堂中开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中国古诗词歌曲鉴赏》课程立足学院学科特色,响应古诗词传承与音乐教育融合的需求,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立德树人”为课程目标,重点围绕夯实学生音乐理论与实践基础、提升文化传承与艺术审美能力、推动美育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三个方面发力。课程依托湖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楚天名师工作室,通过“五重”举措系统推进教学改革,并创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构建师生同教、同研、同创、同演的“四同”多域育人模式,覆盖教学全流程。
该课程由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王菊教授牵头,13名教师共同参与建设。目前,课程已获评省级一流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湖北省大思政课建设平台课程、国务院学位办艺术硕士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成为跨学科融合与思政育人的典型范例。
教师团队通过多样化艺术形式深化教学目标,带领学生沉浸式解读经典。杨国亮、陈凯老师以钢琴伴奏深情演绎《虞美人·听雨》,琴键流淌的音符与古诗词的历史意境共鸣,带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中人生境遇的细腻层次;刘婷老师与学生唐琦以清雅吟唱呈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中旷达胸襟随声韵娓娓道来;程乐、高幸老师配合吟唱《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低回婉转的旋律瞬间将课堂带入“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夫妻深情与思念场景;曹俊源老师以节奏鲜明的打击乐器演奏,生动传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的生活意趣;王菊老师则以音乐语言为桥梁,通过音乐的语言,揭示古诗词的深邃寓意,深入浅出地阐释古诗词与音乐融合的艺术内涵。这些沉浸式演绎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古诗词歌曲的美学价值,更通过参与国家级竞赛、舞台实践等活动将文化自信转化为舞台上的生动表达。
课程团队将持续优化“音乐+文学”跨学科内容体系,深化二者融合的创新路径,进一步挖掘经典诗词中的时代价值,着力培育兼具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彰显课程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示范作用。(郑沛泽、杨润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