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周觀察】碳交易“大腦中樞”落戶湖北 助推中部綠色崛起

金雨蒙
2021年07月19日09:17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7月16日,全國碳交易在萬眾矚目中拉開序幕。當天的啟動儀式按照“一主兩副”的總體架構,在北京、湖北和上海同時舉辦。

從2011年全國推動碳市場試點,到2014年湖北作為首批試點啟動碳市場建設,成立湖北碳交易排放中心,到2017年湖北承接全國碳市場的注冊登記和結算系統,再到正式上線運行,湖北碳市場交易額穩居全國第一。

湖北成,則全國成。湖北在碳市場道路上“蹚”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十年試點經驗 湖北碳交易規模全國居首

二氧化碳排放權成為一種商品,始於1997年《京都議定書》,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我國利用市場機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落實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政府通過招標、拍賣等方式將一定的二氧化碳配額,發放給有排污需求企業,配額富余企業可將富余配額出售給配額不足企業,形成一定減排收益。

2011年,湖北和北京、上海等七地,獲批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截至今年3月,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共覆蓋20多個行業,近3000家重點排放企業,累計覆蓋4.4億噸碳排放量,累計成交金額約104.7億元,是全球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試點期間,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無論是市場交易規模、引資規模,還是納入企業參與度等市場指標均居全國首位。

據湖北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嚴宓介紹,2020年湖北碳市場累計配額成交3.56億噸,佔全國50.8%﹔成交額83.51億元,佔全國54.4%。

目前,湖北是全國最活躍的碳市場,十年試點經驗也為湖北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前景奠定了堅實基礎。

湖北承建全國碳資產的大數據中樞

湖北是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下稱“中碳登”)所在地,也被視為碳市場交易的“樞紐”。湖北碳市場現有各類市場主體10729個,其中,參與控排企業373家,二氧化碳總排放量3.56億噸,碳交易額83.7億元。碳市場覆蓋工業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佔第二產業產值的70%,涉及電力、鋼鐵、水泥和化工等16大行業。通過市場交易,納入企業累計實現減排收入5.04億元。

正是基於這份亮眼的試點成績單,湖北得以從9個申請省市中脫穎而出,拿到兩個系統的第一名,選擇牽頭承建金融和產業更為聚集的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

注冊登記系統堪比整個碳交易的“大腦中樞”,是全國碳市場體系建設的核心和基礎,囊括了全國碳資產的大數據,承擔著碳排放權的確權登記、交易結算、分配履約等重要業務和管理職能,將匯集全國重點控排企業的信息。

目前,主、副數據中心已經構成了同城主備系統架構,可以保証登記系統的不間斷穩定運行,系統已具備開立賬戶、注冊登記、配額發放、交易結算、履約清繳等全業務流程功能,滿足全國碳市場啟動上線的軟硬件條件。

點“碳”成“金” 打造湖北綠色經濟增長點

作為碳市場交易“樞紐”——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所在地,湖北武漢有望借助“中碳登”吸引信息流、技術流、人才流、資金流快速聚集,形成一個超千億級的綠色低碳高新技術產業鏈。

在16日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啟動儀式湖北分會場上,武漢市、武昌區兩級政府聯合各大參會金融機構、產業資本共同宣布,將共同成立總規模為100億元的武漢碳達峰基金﹔武漢知識產權所與國家電投、盛隆電氣、正邦集團等企業發起規模100億元的碳中和基金,圍繞綠色低碳產業招商引資。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董事長曾慶祝表示,新設立的兩隻“碳基金”未來必將促進當地綠色低碳產業快速發展,尤其在碳匯產品開發方面將大大加快前期湖北試點成果的復制推廣。

同時,湖北正加快搭建“湖北綠色低碳產業綜合服務平台”,設立200億元的“湖北省低碳產業發展基金”。正在規劃的長江國際低碳產業園,計劃在5年內建成,吸引5個國際一流的低碳技術研發中心、20個國家級及省級實驗室入駐,儲備綠色低碳技術300項以上,以點帶面孵化和培育1000個低碳產業項目落戶武漢。

除了綠色低碳產業,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啟動還給湖北、武漢的金融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

例如首個納入全國碳交易的發電行業。僅這一個行業,企業數就超過了2000家。登記結算系統設在武漢,就意味著將有數十萬家企業需要在武漢開戶、結算,為銀行積累了大量存款的同時,也為金融機構圍繞碳交易開發新產品、新業務創造了條件,有利於金融資源在武漢的聚集,從而有助於降低湖北本省的低碳轉型成本,並帶來更多的稅收與就業,在湖北省形成新的綠色經濟增長點,成為湖北的“聚綠盆”。

(責編:張穎、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周觀察】碳交易“大腦中樞”落戶湖北 助推中部綠色崛起
  7月16日,全國碳交易在萬眾矚目中拉開序幕。當天的啟動儀式按照“一主兩副”的總體架構,在北京、湖北和上海同時舉辦。…
返回頂部